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体育助力城市品牌建设

2020-06-30 14:13:44 中国质量报

吃完热干面 夜里跑两圈

体育助力城市品牌建设

□ 新华社记者 林德韧

朱 翃 王浩明

用夜跑助力武汉夜经济,这是李娜、杨威等体育明星近日发起的一项倡议。

在武汉,夜经济一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夏季,夜经济更是体现了武汉蓬勃的城市发展活力。伴随夜经济发展而来的是城市夜间健身产业的发展。

在“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行动暨武汉仲夏消费季启动仪式”上,腾讯体育邀请到了奥运冠军杨威、世界冠军赵菁、网球名将李娜、中国女排袁心玥等,或在现场,或用视频,共同启动“体育+”健康周计划。

江城武汉,体育基因一直深深埋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近年来,无论是一“票”难求的武汉马拉松,还是高规格的武汉网球公开赛等,都已成为江城闪亮的城市名片。本次“夜跑计划”,将通过体育名人助推、定制城市主题挑战、短视频达人深度体验等方式,对武汉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推广,用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展示武汉的活力和城市文化。

随着体育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城市在打造自身品牌过程中引入体育元素也逐渐成为一个“常规动作”。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常年关注体育与城市品牌建设相关话题,她认为,现代城市发展当中最重要的一些要素与体育的特点是契合的,因此通过体育助力城市品牌打造,就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一,是活力,要有一种向上精神和积极的发展势头,而体育本身就代表着运动、健康活力的形象;第二,体育的参与者都是开放、包容的,这个也是现代城市最鲜明的特点之一;第三,体育强调公平,讲规则,现代城市发展当中强调的营商环境、社会管理等等,都是基于法制、基于规则的;第四,体育有‘连接’的功能,而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因此‘连接’也是现代城市的特征,这其中,体育就是一种连接的方式。”王雪莉说。

6月1日,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发布《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市举办的12项重大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税收收入7.56亿元。在产业拉动方面,赛事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往往会在举办地形成大量餐饮、娱乐、交通、住宿、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有效拉动城市GDP攀升。

该评估报告的负责人之一、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表示:“借助体育杠杆撬动经济市场,能释放出产业潜能,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确实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通过体育打造文化品牌方面,王雪莉对于湖北京山县印象深刻。在这个“中国网球之乡”,全县拥有150片标准网球场,市民步行15分钟就可找到一片网球场地,网球运动已发展成为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网球赛事一年四季都在开展。网球运动也带动了产业发展,全年网球产业直接产值达1.5亿元。

王雪莉认为,体育一方面会助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也会改善城市的“软环境”,改变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民风民俗,促进城市中不同人群之间的连接和融合。她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财政收入以外,体育也会为城市带来品牌收益,比如说,如果赛事举办得很好,获得很好的美誉度,会吸引未来的旅游者、未来的投资者,这种品牌效应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收入。”

通过“体育+”,带动周边其他产业发展,这是很多城市大力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逻辑。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18年曾发布一项数据,深圳体育产业每产出1元,将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出增加6.02元。在深圳,赛事与城市的紧密连接和深度融合产生了“化学反应”——城市给赛事提供了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土壤,赛事让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提升。

王雪莉同时表示,在利用体育提升城市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有些错误做法需要避免,其中包括:单纯为了办赛而办赛,对于赛事的辐射和拉动作用没有清晰认识;过于重视引进而忽略本土赛事品牌的打造;忽略与当地传统生活习俗和运动习惯相结合。

“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结合得越紧密,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融合就越容易,在当地发展的体育活动,必须是当地人喜欢的,而不一定是时下最流行、最前沿的。”王雪莉说。

有活力的城市需要体育,体育也需要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参与人群才能够生根发芽,两者之间的“化学反应”,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发生着。

城市品牌的建设,“体育”是强大的助力。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举办天然气管 ...

  • 辽宁省锦州市市场监管局在锦州市举行 ...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有关执法部门对食 ...

  •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深入一线 开 ...

  • 代工之路能走多远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