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从全国唯一到“全国第一”

2020-06-30 14:10:44 中国质量报

从全国唯一到“全国第一”

—— 记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新经济发展服务处

□ 本报记者 张 东

2019年,四川成都每天有超过199家新经济企业诞生,独角兽企业从零到6破茧而出,新经济专利数量达75888件,同比增长64%……在该市新经济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发展势头背后,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正默默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他们就是被评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的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新经济发展服务处(以下简称新经济发展服务处)。

“我们处室是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目前唯一一个着眼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部门,在全系统具有首创意义。这也注定了我们要承担起实践者、探路人的责任与担当。”新经济发展服务处处长谭馨海表示。

据了解,2017年11月9日,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勾勒出新经济发展蓝图: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同年12月初,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服务处,重点围绕如何降低新兴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市场监管方式、强化行政指导服务力度,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旨在更好、更快、更优地全方位服务成都新经济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经济发展环境。

“从零到1,或者说从无到有,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善于创造和创新,才能在推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找准位置、体现价值。”谭馨海对此有着清晰认识。

两年多来,新经济发展服务处历经组织架构从无到有、干部队伍从无到有、理论创新从无到有、制度建设从无到有的过程,逐渐成为一个凝聚力强、充满生机与创新活力的新集体,发挥了“小处室、大职能、小平台、大舞台”的作用,在服务改革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新经济主体标识制度,制定《成都市新经济行业分类指导目录》,实现新经济从表现形式到行业界定的‘破冰’行动。”谭馨海表示,这不仅能为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实施服务监管提供决策参考,也能科学有效分析研判新经济企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据了解,为掌握全市新经济企业情况,新经济发展服务处工作人员的脚步踏遍全市22个区(市)县、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共走访新经济企业20000余户。总结梳理了服务新经济发展的工作举措和经验做法,《市工商局“七大创新”服务新经济发展》《勇担新使命重塑新机制服务新经济发展》为全市服务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思维和工作依据。

与此同时,该处坚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将行政管理职能与产业服务职能有机统一起来。2017年在全国首创服务新经济发展24条,量身定制“容缺登记”“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等政策,为新经济企业营造了投资便利、监管到位、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指导各区(市)县结合当地情况,出台培育新经济政策,形成市区(县)上下联动的服务新经济工作协同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服务新经济发展厚植土壤。

“我们还积极创新工作思维,跳出传统市场监管只服务经济建设的思维桎梏,紧跟经济社会两手抓的主流,牵头全市社会企业培育发展工作。”据谭馨海介绍,新经济发展服务处代市政府拟制了《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突破市场监管职能局限,通过政社合作的方式,构建了社会企业从企业登记、评审认定、政策扶持、监管服务乃至摘牌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政策保障体系;以网站、微信公众号、社群等方式建立社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社会企业提供宣传推广、企业赋能、资源链接、交流合作等服务,形成了全链条跟踪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在全市层面组织召开社会企业相关现场会、培训会66次,形成的《成都市社会企业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社区企业规范发展相关问题调研》等调研成果,为全国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了成都经验。

在白纸上作画,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和努力。新经济发展服务处每一位工作人员将个人理想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加班加点工作成为常态,有的人主动放弃休假,有的人多次推迟结婚时间,有的人在家人患癌症生病住院时仍然坚守岗位……他们用实际行动当好了服务成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人”。

据了解,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处室,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外力可以依靠的情况下,新经济发展服务处直面困难,不等不靠,坚持正确处理发展和监督的关系,积极开拓、主动创新,面对新机遇新使命新挑战,助力成都市在全国首创了4项第一:第一个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制定服务新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城市;第一个以全市之力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的城市;第一个明确社会企业概念和内涵的城市;第一个允许将“社会企业”字样作为企业经营特点放入企业名称的城市。2019年9月,该处申报的“创新社会企业名称登记”改革事项,获国家商务部批准为新一批拟复制推广制度改革创新成果。

与此同时,成都新经济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去年,全市新经济企业突破36万户,增长27.6%,独角兽企业达到6家;共有173家企业参与申报社会企业评审认定,同比增长125%,成为国内社会企业数量最多、行业最广泛、发展最活跃的城市。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举办天然气管 ...

  • 辽宁省锦州市市场监管局在锦州市举行 ...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有关执法部门对食 ...

  •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深入一线 开 ...

  • 代工之路能走多远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