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给“宅经济”注入更持久的发展动力

2020-03-27 09:33:44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显示,这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1233亿元,增长3.0%。一降一升两个数据都跟新冠肺炎疫情直接相关:前一数字的降,是因为人们减少外出,需要出门消费的项目支出减少了;后一数字的升,因为人们要宅在家里,主要靠网购。

疫情客观上拉低了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却让居家消费的“宅经济”快速升温。在对整体消费下降起到一定的补足找平作用的同时,也让人产生一种更为乐观的期待。可以这么说,“宅经济”走热,不仅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长远看,它还将催生多种新型消费,成为我国当下及未来消费市场增长的新动力。

除了网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宅家期间人们还进行网上办公、在线教育等消费,而这种因疫情被放大了在线参与度的新型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全球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最新发布的《战“疫”人白皮书》报告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对居家办公和上网课持积极和中立态度,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在家办公和上网课效率并没有打折扣。值得关注的是,报告称,疫情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带来深远影响,一些在疫情防控期间养成的消费习惯会固化为消费理念,伴随消费者终生。

事实上,“宅经济”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消费市场出现,并引起经济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只是疫情防控期间,“宅”成为一种更广泛的生活状态,由此促成的“宅经济”因参与者众多而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张力。有学者指出,归根结底,“宅经济”是中国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商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化供给侧改革、提供新供给的一种积极探索。这些前期尝试不仅为“宅经济”在疫情期间的走热打下基础,也说明“宅经济”有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支撑,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根据麦肯锡的测算,线上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也就是说,线上消费并不是对于线下消费的完全替代,同时也在创造新消费。正是因为有全民的参与,有数字化打下的基础,有各行各业的渗透,还有一批这些年来全场景布局的企业,能够迅速洞察消费趋势,协调双线业态比重,重点发力线上场景,同时协同线下业态,所以中国“宅经济”的发展路子很宽广,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正是基于如此背景,尼尔森的报告建议,正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要继续深化线上渠道,进一步完善O2O服务,加速多渠道融合,在“后疫情时代”趁热打铁,加速升级,在稳定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加大获客力度。特别要抓住消费者对智能、健康类产品需求大增这一新的消费趋势,品牌零售商需深入挖掘消费者的消费动力,推出与智能、健康调性相契合的新产品与服务,加速品牌升级。

当然,目前“宅经济”虽有不错的表现,增长势头强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服务消费,有时会出现掉线、杂音等影响线上效果的情况,一些直播销售、网红带货也被消费者报怨流程繁琐、货不对板。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技术保障水平,完善相关法规标准,解决好影响消费体验的各种难点、痛点问题,“宅经济”才能获得更为持久的动力,成为社会发展强劲而稳定的支撑。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