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代经济”切莫代变味

2020-01-13 10:16:10 中国质量报

□ 吴学安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越来越便利的社交渠道、交易平台催生了各式各样的“代经济”新消费模式,如代吃饭、代堆雪人、代排队、代相亲等。花样百出的代服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成为一种时髦的经济现象,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代经济”缘何如此火爆?从代送物品、代排队到代扔垃圾、代养宠物等,“代经济”不断推陈出新,源于用户消费需求的增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有需求的地方就会产生相应的生意,而依托互联网,供需双方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多元化的诉求能够得到满足,消费得以升级。

市场是由需求触发的,需求越广,催生的服务范畴就越广,而互联网时代正在加剧各种需求的产生。一方面,“代经济”能解决一些人时间精力有限的困难,一些费时费力低效的事情请人代劳,可以提高效率,集中精力去完成高效工作;另一方面,“代经济”分工精细化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加就业,代理人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替代他人时间,从而获取经济利益。

虽说,“代经济”通过帮助人们解决时间精力有限的困难,能为美好生活加分,但人们在享受“代经济”这种新消费模式带来的创新性和新奇体验时,需谨防被“代”偏。某些“代经济”已经变了味,如代喝奶茶、代吃火锅、代长胖等,噱头大于实际,而对于“代经济”催生出的代考试、代写论文、代写作业、代相亲等另类服务则应持抵制态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花钱请人代劳”,有些事情必须亲力亲为;如果缺乏有效约束,就容易越界,甚至挑战法律红线,这样的“代服务”不能提倡。

近年来,为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新兴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在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同时,可能存在侵犯消费者隐私权以及其他合法合规性问题,此类现象颇受争议。一些灰色的代理服务游离在监管的视野之外,它们的存在虽源自市场需求,但这种需求必须合法才行。对此,应该警惕“代经济”的负面效应,建立起相关的监管措施,对于一些违反公序良俗,触动法律红线的服务,要加以限制;提供服务的平台也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避免用户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总之,监管措施应该跟进,谨防“代经济”这匹“黑马”跑偏,不给触犯法律的“代服务”留下生存空间。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