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北京市:对标国际先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2019-12-06 09:37:48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2018年以来,在市场监管总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认真学习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相关要求,与世界银行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积极主动借鉴领先国家的经验,经过两年的改革,北京的开办效率实现了飞跃,排名也大幅上升。”在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全国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推进会上,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方葆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为78.2分,跨入全球前30名行列,得分超日本东京。

方葆青表示,北京市的经验体会是要提高认识,确保对优化营商环境真正认识到位。要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北京市全面落实任务要求,全市上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干部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提升,更深刻地树立了改革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北京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的发展将更多的依靠科技、文化、人才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更加公平、开放、便利的投资和贸易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驱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营商环境建设成为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北京探索现代化大国首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生动实践,北京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发展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对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进行有益探索,有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发展水平,展现国家的优良形象。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开办效率这两年来取得的进步,离不开市场监管总局的精心指导、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组织以及各部门科学的责任分工体系。”方葆青介绍说,优化营商环境要强化顶层设计,保证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体系。从北京市的实践来看,首先是市场监管总局高位推动、政策指导,直接推动了北京的改革开展。其次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到位,统筹推进,北京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市长高度重视世行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对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多次调度。2017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出了26项改革措施和136条政策清单。2018年3月,以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聚焦开办企业等重点环节,精准制定了“9+N”系列政策措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痛点难点问题。2019年,持续深入优化,又制定了“9+N”2.0版系列政策措施。北京市组建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专班,通过建立科学明确的分工体系,压实各项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全力推动,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落细,确保信息协调、政策研究、政策执行、督查反馈“四个到位”。

方葆青介绍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还要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北京市多次与世行专家进行多层面沟通对接,特别是举办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围绕未来如何深化改革,与世行专家以及国际营商环境先进经济体代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对世行方法论和改革思路形成了较深入的了解,明确企业开办要紧紧围绕减环节、减时限、降成本3个改革维度,并根据工作目标,出台短平快政策及配套措施、完成流程再造、提升软硬件服务质效,确保改对、改好、改实。

此外,还要有有力到位的保障,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支撑。针对世行方法论,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北京市明确运用先进技术构建先进的信息化渠道、支撑固化业务流程的调整,建设“一站式”网上办理平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重构政府内部工作流程,在尽量整合的基础上,将串联办理改为并联;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全市唯一的相关部门共同运用的企业开办数据库。“从这一改革思路出发,北京建设独立的网上‘一站式’企业开办服务平台——‘e窗通’平台,该平台构建了全市唯一的相关部门共同运用的企业开办数据库,将企业申请营业执照、刻制公章、领用发票及‘五险一金’用工信息采集等企业开办过程中可能办理的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并联审批,实现开办企业‘一窗办理,一次填报,一网提交、一次领取’。”方葆青说,执行和宣传培训要到位,有了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还需要执行落实、宣传培训,确保改革政策能够真正落地,改革取得实效,群众获得实惠。

下一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的部署,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世界一流,继续提高北京的企业开办效率。在现有的企业开办法律框架内,重点从提高群众的办事体验入手,精准对标世行评价,细化改革政策举措,继续夯实改革政策的执行,确保改革举措全面落地。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