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质量工作与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2019-12-05 09:34:16 中国质量报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质量工作与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质量。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今天,中国高度重视质量建设,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2017年9月15日的黄浦江畔,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质量(上海)大会致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表明了我国对质量建设的重视。

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发展之变——

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9个方面提出34条措施举措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品牌培育,优化商品结构、贸易方式。专家表示,这意味着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贸易发展的方向。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出台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在我国质量发展史上属首次。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两份指导意见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核心却始终不变,就是质量。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新使命、新时代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特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2018年4月、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内蒙古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打好三大攻坚战尤需付出艰巨努力。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三个转变”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党的十九大部署的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主攻方向。同样地,对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是主线。“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中国就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道。

2019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说,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提升供给质量,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实体经济(制造业)的供给质量。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任务时,首项任务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三个转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就提出了质量领域著名的“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原来的“三个转变”略微做了调整,但核心和关键还是质量。

有专家表示,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出了顶层设计;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现目标进一步绘出“施工图”。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把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18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作出部署。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同时,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重点工作任务。

国务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2018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政府的首要工作,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2019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实体经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与质量的双轮驱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说。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而实施的政府法规。在国家层面首次出台此类行政条例,以法治手段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彰显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政策取向。

李克强总理11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多次部署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工作。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总体排名比去年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报告称,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进程,中国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

“要充分肯定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所取得成效,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李克强说,“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足,营商环境改善的潜力还很大,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重点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说道,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2018年3月,我国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有一些其他新的机构,对现有政府机构作出大幅度调整,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

2018年9月11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一行来到地处北京市北三环外的一处办公楼。仅从外表看,这栋深灰色建筑并不起眼,但它是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要见证者之一。就在近半年前,它还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办公场所,如今已成为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办公区之一。

总理此行,正是考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并在这里主持召开座谈会。“市场监管总局直接面对亿万市场主体,担负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和优化市场监管的主力军责任。”李克强说,“中国发展到今天,不能再走过度依赖投资或靠财政抓几个项目那种老路了,必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是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办法。”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决定》……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只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最后上升到法治的高度,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决策部署的推动下,我国质量水平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近两年稳定在90%以上;国家质量基础不断夯实,我国目前承担国际标准组织的秘书处达到89个,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83项,国际标准组织注册的中国专家近5000名,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TU)先后首次由中国人担任“掌门人”;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创新高,中国品牌连续入选全球品牌排行榜百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