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贵州磷化集团开展技术攻关

2019-11-21 10:07:55 中国质量报

贵州磷化集团开展技术攻关

创新资源综合利用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 刘珍意 本报记者 刘 艳

近日,贵州磷化集团邀请全国及贵州省内30余家媒体记者走进该集团所属新型石膏建材园区现场观摩,让记者们“零距离”感受磷石膏建材在制造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贵州磷化工产业起步于1958年,历经60余载,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磷化工产业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优势产业。然而,伴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磷化工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渣等如何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成为摆在磷化工生产企业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据悉,每生产1吨磷酸将副产4至5吨磷石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磷石膏累计堆存量已经超过6亿吨,贵州省磷石膏总储量已达1.2亿吨,其中贵州磷化集团储量占贵州总储量的80%。

近年来,产业生态化是贵州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2018年,贵州省下发了《关于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明确2018年贵州省将全面实施磷石膏“以渣定产”,严控传统磷肥产能规模,将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数量与磷化工产品生产进行挂钩,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此次推进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视程度之强、领导队伍之大、覆盖范围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贵州省明确提出,将持续推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力争磷石膏堆存量实现零增长。今年6月,在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成立的揭牌仪式上,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表示,“坚决实现磷石膏‘以渣定产’关乎企业生死存亡,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先决条件,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都必须打赢。”

观摩当天,记者先后到贵州磷化集团息烽和马场坪生产基地实地了解石膏砂浆、高温建筑石膏粉、α高强石膏粉、β石膏粉、石膏条板生产装置以及开磷城E区开发项目、福泉市乐岗移民新区磷石膏应用项目等。所到之处,记者在感受贵州磷化工产业正走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同时,更深切感受到贵州省政府以及这家航母级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的决心和信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磷石膏处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而磷石膏大量堆存带来的环保、成本以及安全风险等,也成为该行业的巨大痛点。令记者没想到的是,在磷及其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域,贵州磷化集团早已走在了全球前列。在磷石膏的安全环保堆存上,贵州磷化集团利用湿排湿堆工艺技术,成为行业翘楚,目前该堆存标准已上升为国家标准。在磷石膏综合利用上,贵州磷化集团以“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为引领,以“以渣定产”为任务目标,以资源化、产业化、价值化、资本化为发展方向,以磷石膏绿色新型建材为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打造产品链丰富、产业链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当前,该集团生产的新型石膏建材正在贵州省及周边省份快速推广应用。

“贵州磷化通过磷石膏综合利用,把磷石膏变成了对环境友好材料,能产生20多种具有经济效益的绿色建材。只有将磷石膏进行综合利用才是解决这道世界难题的科学方法。”贵州磷化集团所属磷石膏公司董事长杨永彬感慨地说。记者在息烽新型石膏建材推广应用示范项目上的所见也印证了杨永彬的说法。该示范项目显示,房屋的非承重墙体、墙面、地面、甚至横梁都可以用磷石膏建材来做。与传统的水泥砂浆等建材相比,磷石膏建材具有绿色、环保、防火、保温、轻质、施工周期快等特点。此外,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创新研发,目前,贵州磷化集团不仅基本解决了磷石膏建材强度和防潮性两个问题,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在高温条件下,磷石膏不释放任何有毒气体而是水蒸气,磷石膏建材也成为A级防火材料。

贵州磷化集团所属瓮福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说:通过技术攻关,目前磷石膏建材比传统的水泥更轻、防潮,抗震,这样在施工过程中不仅大大节约成本,而且还有力提升了建筑品质。

“发展磷石膏新型建材,一举三得。不仅解决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问题,还促使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同时更是对我国传统建材领域的补充和完善。磷石膏建材是传统建材的新生替代品,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因此,发展磷石膏新型建材,利国利民。贵州磷化集团将用3~5年的时间,将集团打造成为营业收入超千亿的行业领军型企业,打造成为磷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的一流企业,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流企业。”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地说。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