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还能不能愉快地“剁手”了

2019-11-05 10:03:54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相比前些年,现在“双11”人气远没有那么高了。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家套路玩的太多,让剁手党们“累觉不爱”,热情渐减。“平时欺负我穷,现在欺负我傻”“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只省两毛五”,从网友的吐槽中,人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他们的无奈:“双11”来了,还能不能愉快地剁手了?

本来“双11”购物狂欢节就是为一般消费大众设置的,打折降价是其作为一个节成身立命的根本。但是,平台为了人气流量会让商家牺牲一些利益,这让后者心有不甘,于是,他们逐渐玩起“欺负”人的游戏。早期的“满减”“折上折”等还不难算,后来不仅一点点向“高等数学”靠近,还暗设诸多陷阱。至于“全民瞄铺”“盖楼挑战”“拉人红包”等各种沉浸式新玩法,则更是带有“欺负”人的性质。

商家最惯用的“欺负”之法,是明降暗涨(其实就是先涨价再降价)。有人称之为电商“套路之首”。在豆瓣分享购物“薅羊毛”攻略的“拼组”,有网友发帖对比购买过的商品在“双11”前后的价格,发现许多产品“暗搓搓”涨价了。不过,近几年媒体不断报道电商平台商家在促销时搞这种猫腻,引起消费者警惕,监管部门也加大监管力度,目前这种情况日渐减少,但远没有绝迹,仍有不少商家变换花样,誓将这一套路玩儿到底。

在定(订)金、赠品上做文章。订金与定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说,定金(违约)不可退,订金可退。虽说平台一般情况下主张定金可退,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有纠纷,消费者很多时候会吃亏。赠品上出的问题,也多是商家打法律规定擦边球所致。商家常有“抢购某商品前多少名消费者可获赠品”的促销活动,而所谓“赠品数量有限”,有时就是个幌子,商家的意图是让消费者抢购主卖品——你或许永远都进不到那前多少名中,因为根本就没有赠品。当你问询客服,只会得到一个回复:赠品已经赠完。

“电商专供”也是拿手好戏。为了区别对待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避免两个渠道打架,维护两个渠道利益,平台商家和生产厂商联合推出了“电商专供”(或称“网购定制”“线上专供”)商品,可算作是一种创新。但有的商家在使用这一策略时玩过界,在“专”字上设套——或者不明示消费者该商品为“电商专供”,搞虚假降价;或者暗中“减配”,降低质量。

欺负人的事做多了,被欺负的人识破其技、感知其害就会反抗。虽并不一定会正面刚,也不会多么激烈,但只简单地走开,就可以让电商付出沉痛代价。正如有评论者所言,凡事过犹不及,越来越复杂的“双11”套路,正显现出“挤出效应”,让自己成为他人想要远离的烟火秀。好的商业是化繁为简,是笃守诚信,而不是相反。

如果平台商家不悬崖勒马,早做打算,要等监管部门下手可就被动了。现在一些地方推出经营者先行赔付制度,就是给电商平台压力,令其拿出有力措施,管好入驻商家。如原北京市工商局2018年10月发布《北京市网络商品交易平台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通过统一性的合同文本形式,明确了消费者权益保证金和先行赔付制度。该制度相当于是把网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工作做到了前头,避免网购商家和平台倚仗不对称的市场地位,拖延搪塞,逃避责任。

事实上,现在许多平台也都在积极推行先行赔付制度,这对商家而言也是一种压力传导。目前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已经大大提高,利用各种途经进行维权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也会让商家的套路愈发不好玩了。当风险渐多,代价增大,商家自会慢慢丢掉捷径期待,转向正路,真正把消费者当上帝。这才是人们期待的:“剁手”不可怕,开心最重要。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