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质量大讲堂”讲课摘要

2019-09-20 09:41:16 中国质量报

建设质量标准新高地 构筑质量提升新优势

——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质量大讲堂”讲课摘要

“质量大讲堂”公益讲座,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和交流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是一种推进和提升质量的好方式。利用这次质量大讲堂,我讲3个方面的情况与大家分享。

上海市副市长 许昆林

一、关于质量标准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质量时代,质量越来越成为全球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2017年,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发布了上海质量宣言。大家一致认为,质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提升质量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质量也是一种生活规范和处事哲学,对个人、企业、行业、国家未来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质量提升,标准先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标准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府要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大会的贺信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进一步提高标准水平,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加快标准更新,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中央深改办、全国人大也把标准化改革和标准化法律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质量是立国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标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美国提出了“制造业回归”等口号,推出的不少措施涉及到质量提升和标准掌控。质量标准也是国际经贸往来的通行证。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集中体现在质量竞争上。2008年以来,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我国企业出口遇到的第二大障碍(仅次于汇率),仅2008年到2014年的6年间,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超过4300亿美元,超过1/3的企业受到影响。通过标准的制定、推广、授权,取得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也是通常的做法。我国过去主要靠数量和价格竞争,现在要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性优势。

质量标准关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现在老百姓对衣食住行质量需求明显提高,质量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产能过剩也主要在中低端,高精尖技术大量靠进口。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用标准来打造,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质量标准和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紧密相连。

二、上海质量标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差距

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和坚持。近年来,上海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质量工作不断推进。全市已经构建形成了“1+3”市级质量工作组织架构;“1+62”质量提升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了“市区两级”以及“组织+个人+专项”的政府质量激励体系,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弘扬工匠精神。在8月28日的全市质量工作大会,表彰了获得2018年政府质量奖的组织和个人。

我们还率先探索了“上海品牌”自愿性认证工作,以“上海标准”引领上海“四大品牌”发展,制订了1项地方标准和55项系列认证技术团体标准,其中产品标准40项、服务标准15项,初步形成了“上海品牌”认证标准体系。目前,上海市已经有66家企业的72项产品和31项服务获得“上海品牌”认证。上海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基础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松江获批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5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上海已牵头制定了66项智能制造标准。

目前在沪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6家,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共计115家;本市企业、科研机构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达到70余项;发布涉及互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团体标准156项。

应该说上海在质量标准工作方面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更好服务上海的中心工作上还有差距。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奋力落实“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我们必须思考,质量标准工作如何继续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谋划布局、实施推进。譬如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如何破除区域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政府协同、监管协同、服务协同,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二是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落实还不到位,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等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标准没有体现百姓关切,部分标准制定得过于笼统,部分标准未根据发展及时更新。我们要系统梳理并完善现有的地方标准,要制定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标准,把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纳入质量标准建设的关键衡量指标中。比如松江区坚持开展“质量强区市民质量满意度跟踪调查”关注群众心声,就是一个好做法。

三是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当前的技术革命往往是颠覆性的,会打破原有的规则、界限,需要建立新规则。我们的质量标准滞后于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如电动汽车电池等相关部件的质量评价、电动汽车的配套装置等,需要及时研究制定相关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建设必须与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要重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颠覆性技术的质量标准。

三、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质量标准工作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上海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上海质量标准工作,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建设自贸区新片区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国际标准的制定,按照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要求,不断完善标准,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上海全面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奠定坚实的标准化基础。

二是加快质量标准提档升级。通过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升级本市的标准水平,更好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引导企业向社会公开产品和服务,作出达到或超越国内外先进标准要求的承诺,进一步扩大“标准领跑者”试点范围,培育更多的企业“标准领跑者”,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强化质量社会共治。质量标准是质量工作的一个方面,质量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企业要担负起质量主体责任,坚持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强化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政府要创新质量监管方式,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引领行业发展。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崇尚质量、重视标准的氛围,质量意识从娃娃抓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四是进一步探索区域协作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一体化,标准须先行。一方面要制定实施长三角质量发展合作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区域协同标准体系,推进地区间的标准互认和采信,实现区域内的重点标准目录、具体标准制定和标准实施监督三协同。目前,长三角区域协同标准体系已经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已有近10项地方标准上升为长三角区域标准。下一步,要在相关领域开展地方标准合作,强化区域标准实施,定期发布评价结果。G60科创走廊已经从质量强市评价要求、区质量标准规划要求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3个维度,研究建立了G60科创走廊标准评价指标体系。

今天交流的也是政府层面的思考,希望能够让质量理念深入人心,在每个人心中都树立起鲜明的质量的旗帜,凝聚成一股崇尚质量的强大合力,为上海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