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江西省泰和县依靠地标产品助推精准脱贫

2019-07-22 09:10:31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乌鸡变身“金凤凰”

江西省泰和县依靠地标产品助推精准脱贫

□ 罗永平 本报记者 龚琛虎

近日,江西省泰和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多家企业,带上地理标志产品泰和乌鸡30多个品种的相关产品,“飞”进第11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在748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2019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桂冠。

泰和乌鸡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医食同源、药膳两用的优良鸡种,是泰和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和宝贵的特色资源,该鸡集观赏、药用、保健三大价值于一体,素有“世界珍禽”和“白凤仙子”的美誉。

近年来,泰和县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泰和乌鸡的品牌效应,将地理标志品牌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坚持把泰和乌鸡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生态为本、特色为魂”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泰和乌鸡产业谋划项目,不遗余力促进泰和乌鸡产品精深加工,完善泰和乌鸡产业种养加、产供销体系,推动泰和乌鸡产业发展升级。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共建立了25个泰和乌鸡大型养殖场,年饲养规模已达1200多万羽,年销售泰和乌鸡鲜蛋3400多万枚;有泰和乌鸡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消化泰和乌鸡600多万羽,涵盖酒类、保健品、药品等八大系列13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10亿元。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壮大泰和乌鸡产业,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引导。早在2016年,江西省农业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江西省农业厅牵头、省直13个单位组成的地方鸡品牌建设协调推进小组和省级技术专家组,加强地方鸡品牌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技术指导。江西省财政安排省级现代农业地方鸡品牌建设项目资金300万元向泰和乌鸡品牌建设倾斜。泰和县委、县政府也将泰和乌鸡产业列为富民强县优势主导产业来抓,持续做大做强泰和乌鸡产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泰和乌鸡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泰和乌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泰和乌鸡产业办公室管理服务机构,县财政每年安排泰和乌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泰和乌鸡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

为全面解析泰和乌鸡(蛋)营养、药用功能因子,科学阐述泰和乌鸡产品的独特保健功效与产品禀赋,泰和县市场监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定了泰和乌鸡(蛋)技术开发合同;与中科院合作创建了泰和千烟洲院士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为确保泰和乌鸡种质资源安全,提高繁育供种能力,总投资约4000余万元启动了国家级保种场——泰和乌鸡原种场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同时,注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委托中华商标协会完善泰和乌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则,扩注泰和乌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范围;加强投入品控制,严格饲养规程,严格市场准入,着手完善泰和乌鸡二维码溯源体系,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泰和乌鸡品牌形象。

酒香也怕巷子深,泰和乌鸡产业更需要各个活动平台、新闻媒体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以打造“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 江西生态样板为契机,结合泰和乌鸡的药用、营养保健价值、研发成果和历史文化底藴,该县组织企业参加国内相关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同时,当地还大力吸引外商投资泰和乌鸡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目前已引进恒大集团农牧板块投资40亿元建设中国泰和乌鸡特色小镇,构建泰和乌鸡“1+3+X”产业体系,以泰和乌鸡食疗养生为特色,打造高端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及新型健康科技产业平台。

发展泰和乌鸡产业,归根结底就是创新举措推进精准扶贫,使地标产品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当地围绕策应江西省打造“三只鸡”品牌战略,依托县内乌鸡养殖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推进农户投资小、有规模、效益好、无风险的致富产业,保证了农户较高的收益。充分挖掘乡土人才资源,创新组建了一支吸纳1355名“土专家”组成的“田教授”产业扶贫服务团,定期送“学”下乡,免费培训泰和乌鸡相关养殖技术,让农村群众“听得懂、学得会”。同时,泰和县与阿里巴巴、京东签订电商扶贫框架协议,有力推动泰和乌鸡等优质地理标志产品与两大电商平台对接。京东泰和特产馆上线,泰和乌鸡入选京东自营目录,在“京东扶贫众筹”活动中,贫困户养殖的泰和乌鸡销量火爆。

今后,泰和县将进一步推动泰和乌鸡地理标志品牌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使其成为促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强力引擎。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