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三个转变”引领郑州新发展 质量提升打造经济新高地

2019-05-13 09:26:54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论述。5年时间里,河南省郑州市始终把质量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紧紧围绕“三区一群”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自主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入手践行“三个转变”,交出了一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三轮”驱动大质量 郑州发展加速度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中铁装备公司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5年来,河南省郑州市自觉将“三个转变”作为新时代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纲领,大力实施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品牌培育“三轮”驱动。2018年末,以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破10万“三大突破”为标志,出彩郑州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质量提升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中,郑州市坚持前瞻谋划高规格协调推进,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工作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郑州市质量工作考核方案》等文件,为质量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2018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郑州市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郑州市纺织服装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郑州市超硬材料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形成了“1+3”质量提升工作格局。

为提升安全监管水平,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15条,食品安全示范店100家;在1771家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大力推进散煤治理、打击传销等工作;对群众在用40万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加装智能角阀等。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超过98.2%,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最优成绩通过省级验收。

创新驱动

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郑州市政府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出资3亿元与河南省科技厅共同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企业牵头搭建的省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省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创新中心、省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省高效能铝基新材料创新中心等4家创新中心,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郑州市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时间和空间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监测》项目合作,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郑州中心)挂牌成立。

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郑州市建立重点实验室191个,组织实施42个重大科技专项,全市孵化器达到70家,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11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60家,培育科技创新团队36个。

同时,郑州市大力实施标准创新提升郑州产品竞争力。目前,全市组建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26个,承担国际标准制(修)订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162项,荣获“中国标准贡献奖”6项。2015年郑州市被纳入全国城市标准化创新联盟,与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签订协议,共建商贸流通领域城市联盟标准。2016年,以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高新区为核心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牌。2018年,牵头成立郑、汴、新、焦、许“1+4”郑州大都市区标准联盟。标准化在推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取得重要进展。

品牌培育

在质量发展新时代出彩中原

郑州市以打造“品牌之都”为核心,大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先后出台了《郑州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品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并加大政府质量奖的奖励力度,有效提升了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和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郑州市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7大优势产业中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郑州品牌。郑州宇通、三全、思念均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铁盾构成为世界第二大盾构机生产企业,汉威电子、正星科技、安图生物、郑煤机、好想你、海马、逸阳、禅宗音乐大典等一批民族品牌加速崛起。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3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3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商标金奖1件、省长质量奖单位15家、市长质量奖单位35家,有效注册商标达到25万件,占全省商标注册总数的40%;3家企业被确定为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推进国际物流园区“全国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荥阳五龙产业集聚区“建筑机械制造产业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高新区“全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创建,中铁装备公司荣登装备制造业品牌价值百强榜。在工程质量领域,累计共创“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1项,省建设工程“中州杯”“安居奖”135项,市建设工程“商鼎杯”等114项,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郑州市农委强化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维护“三品一标”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截至目前,郑州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376个,居全省前列,涌现出好想你、雏鹰、博大、中牟西瓜、河阴石榴等一大批中国知名品牌。

立足新时代,新的监管环境、监管模式都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理由相信,在“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指引之下,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在新的征程中谱写新篇章,让郑州更出彩,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商事制度加减法 郑州发展有宽度

郑州市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以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政府减了权力、加了责任,企业少了负担、多了自由,“宽进”改革红利明显释放,“严管”联合渐呈常态。在持续激发郑州市市场主体数量突破百万户的基础上,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中心再发力,优化服务再提质,全力服务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为解决企业以往办理证照时“部门多次跑、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等问题,郑州大力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同时,加强与开办企业所涉部门的全流程、全环节数据精准对接,提供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实行企业住所登记承诺制,试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改革,推广容缺受理模式和免费邮寄营业执照,实现了市场主体从名称核准到营业执照领取的“零见面”,在国家规定企业开办时间2018年底压缩至8.5天的基础上,已压缩至3天以内。

为避免企业对登记注册的政策和流程不熟悉而多次往返窗口,郑州市市场监管局还推出服务帮办制度,为申请人提供“指导或代其进行网上登记”等多项便利服务。此外,为支持众创空间发展,郑州市还对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企业以及创新创业综合体、中央商务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创新创业平台,开通工商登记“便利直通车”服务。

围绕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全力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互联网+”环境下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应用,实现了登记服务从工作日8小时向全天24小时延伸。同时,持续深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加大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推进力度。截至2018年底,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登记达到80万户次。

面对“市场主体超百万,监管咋顾上”的难题,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出台《郑州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确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14项,纳入双随机抽查范围市场主体98万户,执法人员入库1.8万人。该局通过“一次抽查,全面体检”,进一步减轻对企业的干扰,提升监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针对“市场发展那么快,监管咋跟上”的疑问,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以“三网监管系统”(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郑州市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和郑州市电子商务诚信交易监管服务系统)为依托,广泛开展网络经营主体建库、网上“亮证亮标”、在线监测等工作,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进行网络搜索、网上取证、案件查处,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郑州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企业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07.5万户,注册资本3.9万亿元,企业类市场主体达到50万户,占据市场主体总量的半壁河山,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3倍,成为郑州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工程管理标准化 郑州发展有高度

近年来,郑州市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积极开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大力开展施工项目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2012年,郑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理念。2013年,郑州市编制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指南和控制要点,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分阶段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

为了提升工程质量,郑州市先后起草制定了多个规划性文件,同时积极构建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机制,标准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2017年11月,住建部在郑州市举办全国部分省市工程质量监管调研座谈会暨施工现场观摩会,工程质量监管的“郑州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为实现郑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郑州市积极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和减隔震技术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和成品住宅发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大力倡导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进行施工建设模拟,从而加快郑州市建筑业转型升级。

为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郑州市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及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文件,建立“组巡、科巡、站巡”三级巡查机制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模式,实施“红、绿、黄”三色差别化监督方式和监验分离、执法查处分离制度,落实督察考评制度、廉政告知回访制度,推行监理报告制度、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筑市场“红黑榜”制度,并向全省进行推广。

郑州市城建局的成绩单上显示,近年来,郑州市新开工受监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受监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受监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率均达到100%,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同时,工程质量秩序进一步规范,重点工程得到了有效监管。3年来,郑州市城建局共办理房建工程质量监督登记2954项,建筑面积486.21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522.93亿元;监督竣工验收工程1987项,建筑面积2961.99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444.29亿元;在监工程3488项,建筑面积5164.01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617.46亿元。

高品质的城市建设,给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3年来,郑州市市政工程中,有50项工程获得“河南省市政优良工程”,35项工程获得“河南省市政金杯奖工程”,1项工程获得“詹天佑大奖”,省、市各类优质工程奖327项,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继荣获2016年度第六届“郑州市市长质量奖”、2018年度第七届“郑州市市长质量奖”。

自主创新谋进步 郑州发展有深度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示范城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市,创新型城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方阵。

2017年,郑州市编制完成《郑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汇集了全市76.5%的高新技术企业、69%的创新研发平台,尤其是郑州市高新区成功创建中西部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被认定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全省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创新驱动,人才是关键。郑州市以“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为抓手,3年来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71人,其中两院院士23人,高层次专家74人,长江学者7人;引进设立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郑州工作站。全市累计建设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95家,建立重点实验室19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院士工作站108个,建立3家技术创新联盟、4家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在引进高端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同时,郑州市不断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服务体系,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设立河南首家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帮助创意产业快速维权;举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一步用车”“UU跑腿”等项目脱颖而出。多措并举,为万众创新做好服务保障。

科技引领,郑州市创新成果收获颇丰。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6家。宇通客车、中铁装备、郑州钻石精密、恒星金属制品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重大产品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重大关键技术领跑全国。近3年,郑州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郑州市8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创历史新高。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专利申请量70110件,专利授权量3158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82.35亿元;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329家、科技型企业4283家。

面对未来,郑州市提出“三提升六倍增”目标:到2021年,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2.3%左右,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5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科技创新对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0家、技术交易额达到30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00家、能够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尖创新创业人才达到150名、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0家,比2018年翻一番。

服务质量大提升 郑州发展有温度

近年来,郑州市旅游、卫生健康、物流口岸等部门立足行业,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独有的贡献,同时也让郑州这个城市更有“温度”。

旅游小窗口,城市大门面。为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郑州市旅游局严抓旅游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利剑行动”,推动“放管服”改革、旅行社和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旅游行业信用体系、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旅游推广交流活动,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和“厕所革命”,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为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郑州市旅游局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暂行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激发了各县市区、旅游企业转型发展的积极性,新增两家4A景区、两家3A景区,成功创建一批旅游特色生态示范镇、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据统计,2018年郑州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300亿元人民币,旅游经济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健康是生活幸福之本。近年来全市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明显改善,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明显降低,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郑州市卫健委制定并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量化标准指导意见(试行)》。目前,立项市属医疗卫生重点项目20个,全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11.4万余份。同时,郑州市卫健委出台《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医疗服务覆盖所有贫困人口。

当前郑州市正逐步建立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办公室“三级健康管理网络”,从健康教育到就医就诊,从婴幼儿疫苗到老年福利,从城乡医疗到应急保障,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郑州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近年来积极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向着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总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为持续推进特色物流转型,郑州市口岸办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提档升级快递物流、创新发展电商物流、发展壮大口岸物流,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去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780亿元,新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733.4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1.49万吨,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752列,货值32.36亿美元。目前,郑州市有冷库库容300万立方米,跨境电商综试区,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并有省级示范物流园区5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3个,已成为功能性口岸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

旅游、医疗、物流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服务质量的提升,感受也最为明显。如何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郑州市已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马林青(右三)、郑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谷保中(右二)、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吴凤军(右四)、局长李建霞(右一)在3·15活动现场。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右)与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远游(左)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首批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揭牌。

郑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谷保中(右)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强(左)为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

2018年9月29日,中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φ15.80)泥水平衡盾构机下线。

(本版稿件由宋晓霞、杨鑫、樊宏颜、李斌、本报记者孙中杰提供)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