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复兴号上的“小马扎”

2019-05-06 10:41:28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何 可

那天从广州添乘的你,遇见了从兰州添乘的我,我们隔着两层车窗,一闪而过。

那天我们带一个小马扎东挪西挪,大家都玩笑地称我们过上了上帝般的生活,早上烤羊肉,晚上吃醉鹅,可是谁知道这一路上我们多少次站起来又坐下,多少次喝着矿泉水嚼着干面包,多少次送走了最后一个乘客,跟车入库后在凌晨的路上孤独地走着。

——一首自娱自乐且流传甚广的小诗,记录了复兴号上“添乘人员”的生活。

什么是“添乘人员”呢?原来在复兴号列车正式上线运营后,为了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就需要安排技术人员不定期地对其进行运营“体检”,而这些技术人员就是“添乘人员”。

由于需要坐在车厢连接处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状态、记录列车健康数据,“添乘人员”经常随身携带小马扎,所以也被网友们亲切地唤作“小马扎”。

别看“小马扎”们坐得简陋,但做的却是挑大梁的大事儿。

“人生病了要到医院看医生,复兴号‘生病’了就得找我们。复兴号维修跟医生看病有点像,也讲究‘望、闻、问、切’:看看外观有没有损坏,听听有没有异常声响,问一下司机运行过程中有没有故障,拿出电脑下载数据,分析一下车辆状态。”铁科院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运维保障团队成员乔锦辉,就是复兴号首批“小马扎”中的一员。

据乔锦辉介绍,在复兴号上线载客运营初期,为保证发生故障时及时处置和响应,每列车上都安排跟车“小马扎”,来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

“一些现在看起来不值得一提的小问题,在当时都能把人搞得焦头烂额、手足无措。连坐下休息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乔锦辉说,最忙碌的时候,连吃一碗泡面都是奢望,“有的同事刚接完开水就因为紧急情况去了现场,等回来时泡面又凉又坨”。

乔锦辉的同事、沧州小伙儿陈成军也是一名“小马扎”,他每天往返在京沪线上,一遍遍地路过老家,也来不及下车看上一眼。曾经的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陈成军为了复兴号的安全运营,做到了“数百次过家门而不入”。

“当旅客们在舒适的座位上聊天、读书、上网,尽情享受复兴号便捷服务的时候,我们就在车厢连接处摆放一个小马扎,默默地坐在列车监控室旁边,随时关注列车的运行状态,做好记录并进行汇报。”陈成军说,一旦列车报出故障,就需要第一时间收集信息上报调度台,根据列车运行工况和需求下载数据,为后续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工作。

“上车要能完成15个小时以上的添乘任务,下车要面对的是黑白颠倒的时间。”2019年春运,“小马扎”们迎来了最不寻常的一次春运,因为时速350公里的标准化动车组增配到了更多的城市,同时160公里/小时的动力集中动车组,也加入到了复兴号的大家庭,首次批量担当春运任务。这些都预示着2019年春运将会是一次新的考验。

贺桂勇是来自铁科院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运维保障团队大连服务站的一名“小马扎”。由于生产动力集中动车组的主机厂之一就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所以对大连服务站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当时服务站只有3个人,同时还要担负城轨项目的调试,压力相当大。那时候就是一边看资料,一边学习,一边调试。每天调试到凌晨三四点钟是很平常的事。”贺桂勇说。

“小马扎”吴金富说,复兴号的一声长鸣,就像赛场的发令枪,我们背上沉重的工具包,穿梭在各个停车线间,进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曾经有同事的孩子问他:爸爸为什么你的手机永远不关机?同事回答:因为电话那头可能关系到一群人是否能够顺利回家。”吴金富说,这些都是复兴号维保团队中微不足道的故事。大家的付出,就是为了复兴号能够安全运营。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