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工匠精神是“敬”出来的

2019-03-12 12:15:00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自2016年“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词就成为每年两会的热词之一。也是从那一年起,参加全国两会的“工匠”代表多了起来。这表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目前许多行业仍面临技工荒,未能解决“缺匠”问题。

原因何在?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制造一部冲焊分厂钣金工杨祉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话,道出了个中原委。在他看来,要弘扬工匠精神,除了强化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工匠、了解工匠,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工匠的各种待遇,包括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

对此,另一位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深有同感。他认为,讲工匠精神必须立足于工匠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敬一行。如果用工制度都得不到保障,如何让工匠立足于岗位呢?所以,必须进行制度安排,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让更多人愿意做工匠。

所求即所缺,这两位基层技工代表在两会上反映的落实待遇问题,应该带有普遍性,而由待遇不高导致的缺匠问题,恰恰是培育工匠精神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一位技工曾在网上发文,对比其做技工10年前后的变化,由此可以大体见出目前工匠社会待遇的真实情况——在制造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已经超过10个年头,当其静下心来思考这些年在制造业经历的一路变化,不禁感慨万千:10年前受人尊重,10年后被人瞧不起;10年前工资4000元,10年后工资6000元;10年前用国产机床,10年后用进口机床;10年前学技术,10年后练嘴皮;10年前工匠精神,10年后娱乐精神;10年前很充实,10年后很迷茫……即使在“金蓝领”逐渐吃香的当下,技术工人仍在不断流失。不难看出,在企业的待遇地位低,缺乏劳动获得感及荣誉感、个人尊严感、社会认同感,是主要原因。

对照作为制造强国典范的德国,看看其技工待遇,就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了。公开的资料显示,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万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万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

正是因为社会普遍尊重技工,其收入待遇也十分优渥,德国才多实干家,技术工匠人才辈出。凭借积蓄丰厚的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制造一点点打造出名望声势,并成为德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石。某种意义上讲,德国经济稳定对整个欧洲来讲也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

欲人敬业,须先敬人。工匠精神是“敬”出来的,这既包括精神上的敬重,也包括物质上的激励。要让工匠精神立起来,首先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让技术工人包括所有诚实劳动寻求生存发展的劳动者,真正能够安身立命,有尊严、有地位,有好的生活、好的发展、好的前途。只有实现劳动者光荣、工匠受尊崇,工匠精神才有生长之基,才能发扬光大,中国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内在动力,完成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