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2018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盘点

2019-02-28 12:35:17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深化监管制度改革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018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盘点

□ 本报记者 彭 燮

2018年,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改革中奋进,坚持抓改革和抓业务“两不误、两促进”,真正做到了安全保障有力度、改革推进有力度、服务大局有力度,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交出了一份守住安全底线、促进高质量供给的答卷。

守住安全底线

安全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首要目标。2018年,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战线始终将保安全放在首位,按照放管结合、并重要求,通过严格事前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全过程监管等手段,综合施策,维护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在风险管理方面,全国共采集研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177.8万余条,累计风险监测产品27503批次,风险排查企业12347家,向社会发布风险警示416条;在消费品领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质量安全形势分析月报、季报、半年报、全年报制度。在监督抽查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全国累计监督抽查了174535家企业生产的232254批次产品,发现不合格企业13063家次,不合格产品15957批次;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严肃处理,加强质量分析,加大后续跟踪监督检查力度。在生产许可方面,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从准入抓安全,2018年全国准予许可生产企业9952家,注(撤、吊)销生产许可证3678张;以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为重点开展监督检查,全年累计监督检查企业50383家,发现各类问题企业9069家,查处企业1161家,督促完成整改6027家。在专项整治方面,对电线电缆、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儿童用品、棉花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等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获证企业专项监督检查,督促主产区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动消费品“五心”工程

2018年,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战线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在守好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监管促提升,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主要性能明显提升。

围绕“吃得放心”,注重进一步提升食品相关产品的性能,对不锈钢保温杯、外卖送餐盒等产品,组织开展质量比对研究和质量攻关,优化性能指标,缩小与国外一流产品差距。围绕“穿得称心”,着力提升国产棉质量水平,推动29mm以上的棉花占比相较2014年提高17.8个百分点;开展校服质量监测,抽验校服1646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2.7%,相较去年降低1.8个百分点,相较前年降低13.3个百分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等41种鞋帽服装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同比降低了0.7个百分点。围绕“用得舒心”,持续开展智能马桶等热点消费品质量攻坚活动,智能马桶国抽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从2015年的40%降低到2018年的5.7%,国内销售量同比提升45.1个百分点,国内消费者“海购”数量明显下降;开展了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竹席、蒸发式冷风扇等产品的质量比对工作,提振消费信心。围绕“住得顺心”,对31种建材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空气净化器行业通过连续3年监督抽查的震慑,主要性能指标明显改善,其中洁净空气量平均提高50%,噪声降低5%-10%,寿命上升30%。围绕“行得安心”,保障发动机润滑油、机动车辆制动液、汽车安全带、汽车轮胎等相关出行用品质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针对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汽车用制动器衬片等部分质量出现下滑趋势的出行用品,持续开展监督抽查,不断加大监管力度。

提升国抽监管效能

2018年以来,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战线以提升效能为目标,着力完善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创新推出4项改革举措。

一是推行“抽检分离”,各省局共组织派出11832人次参与抽样工作,实际深入到31938家企业开展国家监督抽查的抽样工作;二是推行检验机构公开招标遴选,累计招标遴选5次,涉及271种产品,共有3788家次机构投标,765家次中标承担检验任务;三是推行“双随机”深度嵌入业务信息化系统,实现电子文书的录入、实时信息追踪、质量安全监管数据的统一归集和统计分析;四是推行抽样全程可视化视频监控,建成融合视频监控、对讲交流、数据处理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国抽抽样工作的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远程监控。通过这4项改革举措,监督抽查发现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抽查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得以进一步彰显。

优化产品准入环境

2018年以来,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战线全面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实现了5个新突破。一是压减管理目录取得新突破。取消了14类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下放4类产品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实施审批,将3类产品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压减幅度达37%。通过压减目录,每年可减少发证1.67万张;二是压缩取证时间取得新突破。通过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和推行后置审查,2018年全国共有3457家企业通过简化审批程序获证,取证时间由平均22天压缩至平均9天;三是推行“一企一证”取得新突破。9952家企业按照“一企一证”“一证一号”模式审批发证,637家跨产品类别生产经营的企业通过“一企一证”改革实现了“多证合一”。四是简化审查要求取得新突破。全面修订24类产品实施细则,将检查内容聚焦在最关键的生产和检验设施设备上来,压缩了10类产品的发证层级,减少了73章273条共1116款审查内容。五是推进“告知承诺”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修订5类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强化例行监督检查工作,加快提升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探索力度,优化了产品准入环境,真正将“一网、一门、一次”工作落实到位。

完成相关保障工作

2018年,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战线圆满完成了多个重大活动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任务。以上合组织峰会烟花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为例,先后开展省级监督抽查、国家监督抽查和实地督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烟花产品162发、不合格礼花弹发射炮筒1005个。

在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方面,严把许可受理审批关,对39家热轧带肋钢筋产品企业和169家水泥企业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分别注销热轧钢筋、水泥生产许可证15张、245张。部署各地对3700家钢铁水泥产品获证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在保障国储棉“去库存”任务和新疆地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方面,2018年累计完成国家储备棉出库公证检验任务268.2万吨,完成监管棉公证检验10.52万批次,发布质量数据1898.6余万条,在精准发放补贴、防控信贷风险、服务纺织配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