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叶聪:潜心驭蛟龙 创中国深度

2019-01-08 10:48:11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人物小传:

叶聪,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11月出生,湖北黄陂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目前,他率领设计团队正在潜心挑战万米级深潜难关。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载人深潜事业的代表人物,他先后荣获“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我从小就不是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喜欢走神。”叶聪说。1997年,他从湖北黄陂一中毕业,以高出重点线10多分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

长江边长大的叶聪对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对浮在水面的船只和潜入水底的潜艇十分好奇。很早以前,他就研究过包括《泰坦尼克号》等国外电影,在他看来,这些艺术作品也是最直接的学习材料。直到现在,叶聪及其团队仍然和《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团队有联系。

2001年毕业时,喜欢尝鲜的叶聪对水下的新概念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去了中船重工702所。一到702所,他就接触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

2003年,刚刚工作两年,叶聪以助理工程师身份担任蛟龙号总布置主任设计师,也是该项目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2007年9月,蛟龙号从图纸变为了现实。2012年6月,蛟龙号深海邮局挂牌仪式在青岛举行,叶聪被聘为首任名誉局长。蛟龙号深海邮局采用虚实结合的经营模式,虚拟邮局设在蛟龙号舱体内,主要开办国际国内函件寄递和集邮业务。

2003年,叶聪担任蛟龙号总布置主任设计师后,对所有潜水器设备的功能、指标、接口都进行统一协调和配置。从耐压构件密封、控制、水声通信……面对研制中一根根难啃的“骨头”,叶聪从零开始,边学习边设计,从最初的草图到完工图,几年下来修改了几百遍,在没有母型船提供参考借鉴的情况下,完成了蛟龙号的总布置设计任务。

凭着自己的理解,叶聪坚持做设计图,一版不行,再来一版。这给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个很有想法,做事踏实、细心、执着的年轻人。”

2007年9月,蛟龙号从图纸变为了现实。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各项性能指标都需要进行海上试验来进行验证。

比起设计师身份,叶聪更出名的身份是试航员,俗称“深海的哥”。海试4年,蛟龙号累计执行51个潜次,叶聪参与的下潜任务就达38次,这一数字甚至超过职业潜航员。

叶聪说,自己第一次驾驶蛟龙号做水面测试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当时,为了检验通讯能力,首次将蛟龙号与母船连接的缆绳解开。不料,通讯信号接收不稳,对讲机瞬间“失声”。两小时后,通讯恢复,蛟龙号顺利返航。“驾驶潜水器就好比走钢丝。”叶聪说。

他认为,对设计师来说,如果不下潜,设计只能来源记录的数据。亲自下潜,将多方数据进行有效关联,是提高潜水器实用性、总结设计方法的绝佳机会。

2016年,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正式立项,37岁的叶聪正式挂帅总设计师,他感到空前的压力。“在研制的每一个阶段,从方法、材料到部件、装置都需要像体检一样做评定。”

目前,万米级载人潜水器载人舱用钛合金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高强度高韧度可焊接钛合金,采用该合金制备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舱缩比件顺利通过压力试验,已成功完成第一个全尺寸载人舱半球的冲压,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用钛合金载人舱研制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直面技术和进度等实际困难与挑战,确保载人潜水器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叶聪说。

(本报实习记者陈梦竹整理)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