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我国标准化工作亮点扫描

2018-10-12 10:36:24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40年砥砺前行 标准化成就斐然

——我国标准化工作亮点扫描

□ 本报记者 徐 风

1978年,中国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标准化工作迎来了春天。1978年4月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加强了标准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1978年8月,中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再次进入国际标准化大家庭。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标准化工作砥砺前行,成绩斐然。

2016年9月9日,第39届ISO大会在北京开幕。

2013年9月21日,在俄罗斯圣彼德堡闭幕的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我国专家张晓刚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

截至目前,我国已开展了8届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评选,共611个项目获奖。图为2018年评审会现场。

沐浴改革春风 焕发盎然生机

1979年,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这是标准化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中国标准化协会代表团代表我国参加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11届全体大会。

1982年5月,根据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国家标准总局改为国家标准局,继续履行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职责。1982年,在ISO第12届全体会议上,中国被选为ISO理事会成员国。1982年,国家标准局召开采用国际标准经验交流和制定规划座谈会,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第一次全国采标工作会议。1984年1月,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局在北京召开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到会讲话。同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报告》。1986年,国家标准局召开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以消灭无标生产为目标的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1985年,国家标准局、农牧渔业部联合召开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标志着标准化从以工业为主的工作领域向农业领域拓展,农业标准化日益成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工作领域。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国家标准局、计量局、国家经委质量局合并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全国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并进行执法监督工作。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迈入了法制化轨道。

1990年10月15日,第54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标准化官员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在标准化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广泛赞誉。

1999 年10月2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2届大会在京召开。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标准化全球性会议,也是ISO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大会。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标准化工作焕发出盎然生机,标准化工作由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领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农业增产提效的标杆。同时,中国标准化的视角开始与国际对接,打开国门,让中国更多感受到世界标准化发展的进程,带动全国标准化工作走上新台阶。

应对“入世”挑战 促进质量提升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月11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要求,要通过加强国家标准委的工作,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水平,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技术基础作用,促进我国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标准化工作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

2002年7月26日,全国采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按照国务院要求,就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重要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采标工作取得共识。2002年10月22日,IEC第66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18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召开了500多场次会议。会议期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了参加会议的IEC重要官员及理事局全体成员。

2003年11月,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农业标准化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10月,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开展了8届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评选,共611个项目获奖,其中包括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44项,国家标准401项,行业标准91项,地方标准30项,企业标准99项,还有14个组织和22名个人获终身成就奖、突出贡献奖和优秀青年奖。

2008年10月,中国成功当选ISO常任理事国。2011年10月,中国成功当选IEC常任理事国。2015年1月,张晓刚正式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加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主席舒印彪,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赵厚麟,中国在三大国际组织均担任重要职务。

深化工作改革 走进新的时代

2013年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见证了中法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的设立。2013年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见证签署中英标准互认协议。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方案》要求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案》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3年多来,强制性标准清理整合、推荐性标准复审修订、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改革试点等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初步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互为补充、衔接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年7月2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全面抓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落实,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未来5年标准化工作做了详细规划。随后,国务院陆续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全面推进各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作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大措施,原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决定成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科学规划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的指导协调,提高标准化工作科学决策水平。2006年7月,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截至目前,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共有84名委员,其中包括两院院士27名,在标准化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咨询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9月,第39届ISO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163个国家(地区)成员,欧洲、泛美、亚太等10多个区域标准化组织,以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铁路联盟(UIC)等14个国际组织的近700名代表参加会议。

习近平主席在为第39届ISO大会所致贺信中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要探索标准化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李克强总理出席第39届ISO大会并发表讲话指出,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要紧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要着眼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要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把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之中,促进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和市场监管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政府效能。

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新《标准化法》正式颁布,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化法》对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2018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时代,开启了以全面标准水平提升引领全面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新成立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化事业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2018年9月1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市场监管总局,强调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既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弘扬工匠精神,又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升级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向更高标准努力。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