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恶意投诉敲诈团伙一年“制造”超10万次举报

2018-09-12 10:11:17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以维权投诉为名 行敲诈勒索之实

恶意投诉敲诈团伙一年“制造”超10万次举报

□ 本报记者 彭 燮

秒拍秒退、截屏存证、索偿不成、举报投诉……近年来,恶意投诉敲诈行为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不针对假冒伪劣问题,而是寻找宣传瑕疵、甚至编造问题,以维权投诉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造成行政资源空转、复议诉讼成倍增加的恶果。据某平台所在地主管部门统计,数百个恶意投诉敲诈团伙仅在2017年就制造了超过10万个投诉举报,炮制了成千上万个行政复议与诉讼。

9月10日,“职业索偿行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法律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职业索偿对于打假治劣、加强维权执法监管、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难以发挥正面作用,反而对营商环境构成较大威胁,应当依法予以监管。

据悉,产品包装瑕疵和宣传用语不规范这两个问题,已成为当下职业索偿人恶意投诉敲诈最喜欢利用的工具。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消保科科长苏传海表示,今年1月至9月,该局收到的8万件投诉举报中,共有1万件高度疑似职业索偿的投诉举报。

在投诉人较为集中的6266件投诉中,共涉及投诉人1490名,投诉最多的吴某某共投诉206件;共涉及企业1936户;某家企业被投诉了107次。在6266件投诉中,只有5件是关于产品包装“三无”问题,其余全是针对商品宣传中使用的“超强抗噪音”表述问题。

近年来,恶意投诉敲诈行为也成为警方打击重点之一。今年3月,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稽査局与市公安局罗湖分局联合执法,捣毁以李某等6人为主的“职业索偿人”黑恶团伙。该团伙从产品标识、说明等微小瑕疵入手,以打假之名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目前,李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今年7月,在阿里巴巴安全的技术协助下,浙江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分局打掉了一个专门在网上利用极限词恶意投诉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的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吴某等3人利用商家怕麻烦的心理,在网购商品页面上找茬、利用PS伪造的工商投诉材料威胁商家涉嫌“违法”、以撤诉为条件向商家索要钱财。该团伙今年以来累计投诉9000余次、涉及商家近9000家,目前已经查明的涉案金额超过6万元。这也是全国首次对网上利用极限词恶意投诉进行敲诈勒索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批捕。

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巡视员马雪冰看来,针对职业索偿问题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讨论,十分有必要,“这一现象已经到了立题建规的时候。”

“我们需要在总结职业索偿行为特性和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应对职业索偿问题的标准和程序,建立更加完善的规则和模式,这对于执法部门、企业等各方都有益处,能让问题的解决更趋于合理化。”马雪冰表示。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监司消费环境建设处处长李希盛认为,恶意投诉敲诈问题,归根到底是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利益平衡和价值取向问题,应当通过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来探索这一问题的合理化应对。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应当有所调整,对于产品包装和宣传用语中存在瑕疵的恶意投诉,应当限制甚至排除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李希盛指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