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中国企业急需补上这门课

2018-05-09 10:15:20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中国企业急需补上这门课

合规管理已成为企业走稳走远的关键因素

□ 本报记者 杨 蕾

近来,美国政府宣布,将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这一事件持续发酵、愈演愈烈。有评论认为,中兴通讯案例是中国企业合规管理的里程碑事件。我们不禁要问,国内其他领域的企业如何看待合规管理?他们实施合规管理的现状如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怎样才能避免中兴类似事件的发生?本报记者专访了两位多年致力于合规管理研究、推广的业内人士,他们认为,合规管理是企业的命脉,中国企业急需补上这门课。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北京康柏汉森医药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医药行业内首家专注于风险控制领域的服务提供商。公司通过独立、专业的团队协助客户完成企业合规性管理的职责,降低企业经营上的风险,目前正在为业内60多家大型医药及器械跨国公司提供相关服务。其创始人、董事长刘翠东认为:“对企业来说,合规是第一位的,是基石,是命脉,是一根不能碰触的红线。有时候,甚至需要牺牲企业的短期业绩或利润目标来确保企业合规。”

中央财经大学合规研究与教育中心联合主任、北京在礼合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国辉从事合规管理的研究推广已经10余年。在他看来,合规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所有企业从创办之初就在进行合规管理。“区别在于,有些企业使用‘合规管理’的概念,有些企业使用其他替代概念;有些企业有意识地进行合规管理,而有些企业依靠常识进行合规管理;有些企业合规管理的能力强一些,有些企业合规管理的能力弱一些。”

胡国辉认为,合规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当发生不合规事件时,企业可以用合规管理的证据为自己辩护,从而厘清不合规者的个体责任和企业的组织责任及把关领导责任。

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多年来与医药外资企业的合作,让刘翠东对跨国医药企业对合规管理的重视程度深有感触。据介绍,外资企业通常都设有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合规官,制定详尽细致的合规管理制度,并对其执行、监督、评审、处罚、整改等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刘翠东认为,正是多年在跨国经营活动中经历的惨痛教训,让外资企业对合规管理如此重视。

谈到国内企业的合规管理,刘翠东说,这些年来,很多国内医药企业在合规建设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一些比较有规模的企业。但刘翠东也坦言,整个医药行业的合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医药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禁令和规范要求很多,但执行的效果并不很理想。”究其原因,她认为,虽然合规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基石,但企业实施合规管理不仅成本高、投入大,而且在实施合规管理的过程中,一些不恰当的销售行为是要进行改变或被严格制止的,这种改变在长期来看是好事,但是在短期内一定带来阵痛,这显然会影响企业进行合规管理的主动性;其次,在我国,违规的成本还相对较低,让部分企业存有侥幸心理;再次,不合规运作的历史沿袭决定了企业更倾向于以最低成本、最快捷方式获取最大利润,如果没有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合规管理很难引起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视,而企业管理者对合规管理的态度则决定了企业合规管理的推进速度。

无独有偶。汽车领域的本土企业对合规管理的整体认知水平比较高。在长期的关注中,胡国辉看到,受产业政策影响,国内汽车企业在过去20年中普遍与跨国汽车企业组建了合资公司,在学习技术和其他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学习到一些合规管理的经验。胡国辉注意到,经常有国内企业主动向合资公司或者外方学习合规管理,一些民营的创新型汽车企业也开始主动寻找合规管理人才,实施合规管理。但是,在汽车行业,合规管理仍然不是普遍现象,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国内企业的合规管理主要针对企业内部腐败,因为这直接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他们还没有将目光放在企业行为可能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上。

究其原因,胡国辉认为,国内企业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影响力仍然比较弱,参与国际竞争时的不合规问题没有充分暴露,外资企业经历的那些血淋淋的教训还没有引起国内企业的切肤之痛;在国内市场中,贿赂、骗取补贴、产品安全、环保等不合规问题时有曝光,但是企业很难以实施了合规管理作为豁免责任的依据,因此企业对合规管理进行资源投入的动力不足。

帮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合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走得更稳、走得更远的关键因素。

在胡国辉看来,“合规”不仅是守法,而是一种前瞻性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合规管理的重点不是重新制定规则,而是企业如何去合乎规则,而且这种“合”是企业的主动自愿行为,其中,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态度至关重要。“对众多中国企业来说,对国内的市场环境很熟悉,或许靠常识、靠本能也能进行很好管理、规避风险;一旦走出去,面临的环境将要复杂得多、凶险得多,常识和本能靠不住了,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让完善的管理引导自己规避风险。这是跨国企业几十年总结的教训,中国企业急需补上合规管理这门课,不要一次次付出昂贵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内大企业已经主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率先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并且对与本企业日常交往的业务伙伴也提出了合规管理的要求。

仍有一些瓶颈亟待突破

由中国标准院牵头制定的《合规管理体系 指南》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将于今年8月1日实施。胡国辉和刘翠东都认为,这部标准出台的时机非常合宜,而且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国内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会加速我国企业对于建立合规体系的决断力和行动力。但是,在标准的落地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瓶颈必须突破。

“形式主义是最大的风险。过去十几年中,我们推出了若干管理标准或者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指引,有相当一部分虽然被推广甚至被强制推广了,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胡国辉提醒,“过去发生的一些违规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处罚的企业声称自己建立了合规管理体系,但是他们的合规管理体系经不起检验,被认为只是摆设,终究没有帮助这些企业摆脱被处罚的命运。”

刘翠东表达了类似观点。“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合规管理制度,但是企业的管理层是否真的重视合规管理?是否配置了专业合规管理团队?谁来保证合规制度的严格执行?谁来监督制度执行?谁来评估执行效果,并不断提出改进建议?真的出现了合规问题企业如何处置?如果企业不能将合规管理真正融入企业的血液中去,形成企业合规的文化,不能对违规实行‘零容忍’,出现问题时没有‘杀无赦’的坚决,那合规管理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太大的意义。”

刘翠东说:“大多数企业都很期待在政府主导下能形成健康、公平、合规的市场环境,对合规的企业予以鼓励,将不合规的企业排斥在市场之外。这是众多实施合规管理企业的心声。”

胡国辉建议,政府可以通过立法认可企业在合规管理方面的努力,将之作为发生不合规事件时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减责或者免责的法定条件,以此调动企业主动实施合规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政府的监管重点应该从处罚不合规行为转为督促企业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使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真正承担合规管理的主体责任。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景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