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服装设计团队解密背后的质量故事

2018-03-02 09:29:11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冰雪世界里的保暖奇迹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服装设计团队解密背后的质量故事

□ 本报记者 何 可

“张导(张艺谋)给了任务,在-20℃的环境里待4个小时,要实现保暖,还要保证轻便。”2017年11月,周绍恩和他们的设计团队接到了这项“刁钻”的任务,平昌冬季严寒多风的特殊环境,让这次表演服装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98天之后,22名轮滑少年在平昌这座冰雪之城,顺利完成“北京8分钟”演出,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现代中国与传统相结合的冰上视觉盛宴,惊艳世界。

表演者身上那“轻薄又保暖、防风又透气、运动又发光”的表演服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反复修正,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科技和质量奥秘呢?2月28日,一天前刚回国的平昌冬奥会表演服装设计团队成员周绍恩、丁诗农,在北京的工作室内接受了中国质量报记者的专访。

挑战!从毫无头绪到多次调整

“表演服装的设计,还从未如此让人头疼过。”平昌冬奥会表演服装设计团队共有4人,刚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丁诗农是其中之一,这次与老师的并肩作战,让他成长了很多。在他的印象里,大型活动中服装设计的考虑要素不外乎“款”与“型”,但在冬奥会极端的环境里,服装却拥有了特殊的“戏份”,要在保暖的同时,尽量做到轻薄,以配合表演者大幅度的表演动作,展现奥运健儿的力与美,这颠覆了传统“越厚越暖”的设计概念,对设计团队提出了非同寻常的要求。

“毫无头绪。”回忆起刚接到任务时的情景,周绍恩说道,“我们只能从平昌天气入手,寻找设计灵感。听说平昌风大,就在设计第一款服装时,使用氯丁橡胶为面料,这种被用来制作潜水服的材质,好处就是防风。”

这次尝试很快暴露了问题。表演人员试穿发现,衣服确实防风,但不透气,一套动作下来,全身都湿透了。面料里的填充物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填充棉的保暖效果一般,多孔棉化纤会产生静电;羽绒虽轻便,但出汗后保暖效果急剧下降。

在无数次试错修正后,最终版服装面料外层采用锦纶软壳的复合材料,实现了防风和透气的兼顾,内部填充物采用天然纤维羊毛絮片,既保暖又环保。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减重,表演服装在设计时,还采用区域填充方法,针对不同人体部位对热量和散热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填充。“手臂填充60克,上臂80克,衣身120克,后背100克,腋下不填充。”据周绍恩介绍,表演服装还根据表演者体质类型和对温度感知的差异,提供了从内衣到外衣的模块化选择。

“可以看到,衣服脱下来之后,仍是有型的。”周绍恩说,表演服装采用的3D运动版型,也是在后期设计加入的,可以让表演者在做动作时更省力。

摸索!既当“裁缝”又当“电工”

在设计思路基本确定后,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设计者们。

“不加灯、加灯、去灯、加灯……”据周绍恩回忆,为了配合演出效果,张艺谋导演对表演服装是否“加灯”先后经历过4次调整。与之相应,从设计图稿到服装制作,从调光技术到钉灯方案,都历经多次修改和调整。

22名表演者,4名替补队员,4套备用服装,一共30套表演服装,每套服装有800多颗灯珠,加上头盔上的100多颗,共计3万多个LED灯珠全部手工缝制,同时做到精细化布线。

“传统钉缝以牢固结实为标准,但钉缝灯珠并非如此。”周绍恩说,灯珠之间的连接电线没有弹性,但运动服本身又需要有一定的延展性,所以在钉缝的过程中既要保证牢固,又要允许一定程度上的前后位移。

为了测试调光器、电池、灯珠和连接线在低温下的稳定性,设计团队发挥奇思妙想,丁诗农甚至想到了用冰箱冷冻室里模拟-20℃的低温环境。

即便前期设计已经十分成熟,2月17日抵达韩国后,服装上的灯光设计仍然在不断调整和检修。“从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丁诗农说,在平昌闭幕式上演前的几十次彩排过程中,由于演出的剧烈运动和大幅伸拉动作,每次训练完,都需要把每件衣服重新检查修补一遍。直到演出前最后一刻,修检工作仍在紧张进行。“诗农既当裁缝又当电工。”周绍恩说,排查一遍就要几个小时,遇到灯珠闪烁和线路短路等情况,还需要自己动手接线。

好运!表现完美创造奇迹

2月25日晚,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当晚,周绍恩在朋友圈发表动态称“完美和奇迹”。

完美和奇迹,不仅指当日天公作美和演出成功,也包括表演服装圆满完成保暖任务,以及3万多颗LED灯珠的无一“抱恙”。

“彩排的时候,我们遇到过大风、大雪和大雾,最后赶上了一个大晴天。”周绍恩谦称运气好,但好运气向来只眷顾做好准备的人。

丁诗农说,就算没有奇迹,我们也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绝对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这次冬奥会演出服装的设计,将引领未来冬季运动服装的潮流。”周绍恩说,当下的纺织行业仍然十分传统,对科技运用不够,未来,区域填充、3D运动版型设计、石墨烯等新材料的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植入等一系列科技元素,将在未来的纺织服装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潮流。

周绍恩说,张艺谋在“北京8分钟”中埋下了伏笔,可以预见,2022年的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将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