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质量变革

2017-12-05 09:58:17 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报

□ 侯 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质量变革作为三大变革的主体,通常是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更深层次的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各领域、各生产要素的素质。这也意味着,质量变革将是一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从思想理念、目标导向、基本行为到政策保障、法律约束、制度规范的全方位变革。

一、把创新发展作为质量变革的有力支撑。创新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培育新发展动能具有支撑引领作用。因此,要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环境,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和聚集,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一方面,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从低端迈向中高端。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拓展更具品质和个性化的数字消费、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服务业,在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等领域培育更多新消费升级动能。

二、把协调发展作为质量变革的内在要求。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立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推动各区域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促使各类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尤其是完善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协助制度,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为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质量提供内生动力,进而实现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使区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并涌现出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和产品。在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硬实力”的同时,要引导各类企业注重质量文化、品牌意识等“软实力”的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逐步打造更多“百年老店”。

三、把绿色发展作为质量变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强调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此,从生产和投资领域看,要加快全方位绿色转型,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使绿色节能成为企业供给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特征。从消费和流通领域看,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文化,培育绿色消费体系,建设绿色交通、绿色休闲、绿色餐饮、绿色住宅等生态产业,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使绿色消费真正成为人们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

四、把开放发展作为质量变革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只有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赢得全面发展的主动和建设质量强国的主动。为此,一方面,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更加注重对外资搭载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的消化和吸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带动我国企业以高品质的产品供给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另一方面,深化质量技术与标准体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要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检验检测技术构建双边、多边质量合作磋商机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和区域性质量标准和规则制定,为增强我国在国际质量标准领域的议程设置权、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奠定基础。

五、把共享发展作为质量变革的基本理念。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推动质量变革必须创新质量治理模式,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广泛参与,建立规范完善的公众参与规则程序,畅通依法有序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鼓励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开展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引导理性消费选择。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加快形成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治理体系。

总之,建设质量强国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进入经济发展的质量时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研究员)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小易)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