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亟待提质增效

2017-11-09 08:46:07 中国质量新闻网

30华诞见证由小到大 新形势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亟待提质增效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10月29日至31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30华诞庆祝大会暨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27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气体协会)对行业内做出突出贡献者予以隆重表彰,不仅是在向行业内的优秀组织(企业)和个人致敬,更是共同期待整个行业再创辉煌。

除发布2017年度知名品牌,并颁发了推动行业发展突出贡献奖、中国气体行业科技创新产品、领军企业等奖项,表彰先进之外,此次大会还举办了天然气—中国未来发展的主体能源,医用气体工程设计,检测及管理标准高端论坛暨标准宣贯会,氢能发展,二氧化碳市场研究—中国气协二氧化碳专委会2017年年会,特种设备高端讲座,气体分析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特种气体现状研究,团体标准审查会,气体物流技术提升,气体安全研究,混合气体(含标准气体)管理研讨会等15场专题高端论坛,共同探讨我国工业气体工业行业的未来发展。

而立之年不忘初心

1987年,中国气体协会(前身为全国空分气体行业联谊会)经原化学工业部批准成立。经过30年的发展,整个协会不断发展壮大,建设不断健全,目前已拥有近千家会员单位,建立了氢气、二氧化碳等5个专业委员会和液化天然气、加气站3个分会,横跨化工、石化、煤化工、能源、医疗医药等领域,已初步形成会员信得过、政府靠得住、国际有影响的行业组织。

“三十而立之际,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气体协会理事长杜军表示,协会将继续遵照“开拓、进步、团结、交流、服务”的协会精神,促进我国气体行业不断向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液态化、综合化、管网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引领行业提质增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工业气体虽然只是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但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相关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同时也应该看到,2017年,林德、法液空、普莱克斯3家国际工业气体巨头年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而中国工业气体企业却与之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还面临着高端产品需求不足以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要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占领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成都深冷液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乐敏也表示,近几年来,气体分离行业效益下滑明显,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为此,他建议,气体行业企业要在保持和完善传统产品技术优势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工艺流程和产品的多样化;正视传统产品产能过剩状况,进一步细分市场,找准企业定位,寻求新的突破;创新经营模式,实现与客户共赢与共同发展;符合条件的企业要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整合业务,适时转型,不断做大做强。

新形势带来新挑战,新形势也带来新机遇。上海宝钢气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刚指出,从竞争环境来看,我国的气体企业面临着技术差距,但设备制造,气体投资业务模式的差距在缩小;还面临着利润及风险,毕竟行业竞争激烈,发展已经全球化,大型化。他展望行业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紧跟先进模式,从制造、投资,精益、优化、物流等方面做好有创新的跟随者,同时还要协同、抱团,行业将会掀起合并整合浪潮,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引领行业发展从大到强。

标准引领质量升级

中国气体协会秘书长洑春干在介绍协会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时表示,2018年,中国气体协会将不断推动我国氢能经济发展、气体产品认证工作,参与京津冀区域标准实施工作,完善团体标准体系并推动协会团体标准发展,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规范并及时传递动态,实施中国气体行业名牌战略,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跨界融合,促进行业企业做强做大。

与会的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工业气体工业行业要由大到强,质量提升是关键,而要提升质量,就必须抓住标准这个“牛鼻子”,因此无论是协会的工作还是行业未来的发展,都必须要发挥好标准的作用,用标准引领行业质量升级。

据了解,一方面,中国气体协会在积极参与国标、行标乃至京津冀区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质检总局、京津冀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京津冀气体行业协同发展联盟”。同时在2015年推动《低温绝热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区域标准的基础上,于2016至2017年推动《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车用气瓶电子标签应用管理规范》的区域标准的颁布、实施;另一方面,还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中国气体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第一批团体标准《LNG气瓶安全使用技术规范》等4项标准在此次大会上进行了终审,1项标准进行了初审。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