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中国品牌之都

2017-09-14 09:43:26 中国质量新闻网

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中国品牌之都

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标准先行,青岛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激发发展潜力

青岛市长孟凡利出席2017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向时任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颁发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奖牌

国家标准委、青岛市政府与ISO签订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三方行动计划

青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明确要求,“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也提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质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是一座城市最优秀内涵的体现,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未来。青岛的质量,与时代同频共振、相映生辉。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工业传统,从建埠之初就踏上了工业化的征程,从轻纺工业的“上、青、天”到“五朵金花”,青岛称得起品牌之都的名号。青岛正大踏步前进,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善群众生活,提高国际竞争力。在追求质量的路上,青岛一直步履坚定。

质量为根,放在第一要务上抓

讲到产品质量,青岛的企业绕不开海尔,从张瑞敏怒砸质量不合格冰箱开始,产品质量就成了海尔生产中紧绷的一根弦儿。在3月份第三届中国质量诚信品牌论坛上,海尔共获得“全国质量诚信品牌优秀示范企业”“2016年度诚信服务突出贡献奖”等5项大奖;在“明察暗访用户口碑”奖项中,海尔更是连续12年蝉联用户口碑第一名,再次刷新家电服务诚信纪录。2013年,海尔又因为“人单合一双赢”的质量管理模式斩获首届中国质量奖。

自1979年4月10日起,青岛啤酒将每年的4月10日作为“提高质量纪念日”,以示警钟长鸣,这项活动一下就坚持了30多年。如今的青岛啤酒已经是代表中国、青岛在国际上的一张名片,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青岛啤酒质量月、海尔砸冰箱事件为很多青岛企业敲响了警钟,质量基因从一开始就被深深植入企业的灵魂。质量和品牌已成为青岛这座城市发展最显著的名片,也成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

近些年,党和国家把质量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要求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质量提升。强调振兴制造业,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质量工作作出进一步要求,“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质量是一切产业的根本,离开质量其他都是空谈。青岛也正下最大气力加快推进‘青岛质量’建设,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发挥好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青岛是全国率先开展质量振兴的城市,坚持质量立市、质量兴市、质量强市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共识和核心战略,尤其是创建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来,全市努力打造‘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青岛模式。”青岛市市长孟凡利表示,青岛市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为抓手的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中,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特色发展道路,形成了工业品牌带动农业和服务业品牌创建、三次产业品牌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6年年底,青岛市共有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山东省名牌产品580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63个、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

效果也是显著的。目前,青岛市工业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建筑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保持100%、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和99%,均为历史最高水平;骨干服务业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GDP能耗和水耗持续下降,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实现了更有质量的发展。2016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质量的投入达3915亿元,增长19.4%,全体市民的质量满意度不断提高,共享质量发展成果和质量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质量强市已成为青岛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维护青岛品牌城市声誉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发展新型经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了最有力支撑。

“青岛市将进一步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引导企业强化质量为先的理念,普及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大力推动质量技术创新,攻克一批影响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青岛市质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纪家栋表示:“青岛市将继续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质量技术万众创新。同时还将结合我市实际,探索研究青岛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促进质量竞争能力的提升。”

“在岁月更迭、城市变迁的过程中,920万青岛人民凝炼出了‘创造、守信、品质、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成为提升城市内涵、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鲜艳旗帜。质量凝结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实力、素质、精神和希望,追求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纪家栋如是说。

品牌为魂,开创产业协同共进良好格局

青岛市的质量品牌工作是有先天优势的。青岛是一座盛产品牌的城市,对质量的不懈追求,培育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品牌。从“五朵金花”开始,海尔、海信、青岛啤酒、中车等几代知名企业品牌在这里诞生并走向世界。

今年3月,在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暨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会上,因获“全国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青岛高速列车产业集群和青岛高速列车品牌被6次提到,受到各方高度关注。青岛市高速列车也荣获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第一名,达到1021.56亿元;荣获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第一名,达到2321.25亿元;荣获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第一名。

早在2006年9月,青岛市提出在青岛建设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制造基地。通过10年的发展,这里拥有了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发试验机构,行业一流的仿真分析平台、试验验证平台,门类齐全的高水平研发团队,产学研用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已形成集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铁路客车、高原客车于一体的完整终端产品结构,成为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特色研发、生产、出口基地,生产的高速列车占到全国66%以上份额。

“在青岛的品牌特色发展道路上,工业企业品牌带动农业和服务业品牌创建、三次产业品牌建设协同共进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纪家栋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青岛还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品牌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三大目标。

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抓手。在品牌打造和提升工作中,青岛品牌之都的内涵不断丰富,品牌家族的成员不断扩容,品类也更加趋于多元和高端。

以蓝色、高端、新兴为导向,青岛推进品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培育品牌梯队、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品牌产业、创建品牌园区、重塑青岛制造等五大工程,促进制造业品牌提质增效升级。进一步夯实家电电子、纺织服装等10条品牌产业链。深化新领域品牌创建,加大现代服务业和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会展等十大服务业,打造知名会展品牌;积极发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大对农产品的原产地保护和整合,提升农产品价值和知名度。

青岛启动实施了质量管理“双模驱动”工程,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引导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快与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的接轨,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还以科技创新支撑企业品牌建设,每年将200余家企业技术中心纳入培育计划,推进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各类科技功能平台对社会开放,提高协同创新水平,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同时,“互联网+”成为品牌建设的有力抓手,引领品牌企业转型升级。为此,青岛抢抓“中国制造 2025”战略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以开展智能装备和产品为基础,促进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转型升级。与之类似,海洋领域产业也是未来被普遍看好的产业集群,为此青岛以“海洋+”为着力点积极培育蓝色高端新兴品牌,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推动海洋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深度融合,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等蓝色经济品牌。

经过百年积淀,追求品牌已成为青岛城市发展的灵魂,品牌已成为青岛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品牌建设和城市发展的互动效应不断显现。目前,青岛已经打造完成10条千亿级知名品牌产业链,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了75%,品牌经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品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加速了大量优质和先进资源的配置和集聚,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已投入使用;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复旦大学等29所重点院校相继落户;中船重工等16家国字号科研产业基地建成运营。5年时间,青岛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3倍,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增长4.8倍、5倍、4倍。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转型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

标准布局,得标准者得天下

如果说质量建设和品牌提升更多是立足于产业发展的当下,那标准化建设则更多着眼于未来。“得标准者得天下”,谁掌握了标准,谁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谁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主导权和话语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上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并且很多国家把这项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着先发优势和经济优势抢占国际规则的制定权,主导和影响着产业、技术和贸易发展。可以说,标准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紧密相连。青岛市在今年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创新型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创新城市、国际城市是与标准紧密相连的。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标准作为一项城市战略来抓,将标准化贯穿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标准研制工作,形成“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的格局,以一流标准带动城市发展上水平、创一流。

为此,青岛市加大标准化奖励力度,出台标准化资助奖励办法,重点加强对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主持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奖励。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对260余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的1757个标准化项目进行了5288.6万元的资助奖励,极大地调动了该市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推动标准全覆盖,例如在工业领域,青岛市开展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达标和夺标活动,突出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互联工厂的标准研制;在服务业领域,编制(修订)公用事业、物业、养老等服务业领域标准规范112项,构建起具有青岛特色的服务业标准规范体系。

青岛市鼓励企业参与和承担国际国内标准组织工作,积极争取标准话语权,更多地主导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青岛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城市发展战略,加强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初步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标准体系。青岛市有关单位承担了25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占山东省的60%,居全国同类城市(计划单列市)首位。截至目前,全市企事业单位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0余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00余项,行业标准900余项,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23项。

青岛顺应标准化战略趋势,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青岛作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在标准化建设上有着传统的优势,也积极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区域龙头,很好地履行使命,走在前、树标杆,把“标准化+”战略真正落实,进而在新一轮的国际标准竞争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未来,青岛将在“标准化+”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标准决定着市场的控制权,增强国际国内对品牌的信心,必须实行更高质量标准,在质量标准上过关过硬。为此青岛将继续加强“青岛标准”建设,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领域标准水平,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引领品牌提升,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信息公共服务。

“青岛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广泛开展国际认证,对企业主持、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进行资助或奖励。同时,积极推动与国际知名认证互认,推动更多优势品牌占领市场。”纪家栋表示,刚刚结束的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为主题的2017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凸显了国际国内标准化合作交流高端对话平台的功能。内容设计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 2025”以及三大标准化国际组织关注热点。ISO、IEC、ITU等三大标准化国际组织领导人同时出席非组织年会的国际会议,实现了标准化界的新突破。论坛问卷调查满意率达到了97.3%,得到三大标准化国际组织的一致认可,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评价为全球最具特色的国际标准化论坛。

纪家栋表示,下一步,青岛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关于“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的讲话精神,与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相结合,服务于加快青岛宜居幸福的创新型国际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勇立潮头敢为先,将论坛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定期举办的国际标准化高端交流平台。

对质量、品牌、标准的追求正在塑造着青岛的城市品位,它们的精神已经延伸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创新城、质量城、港口城、旅游城、帆船城、音乐城、电影城、金融城等等这些称号,让青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品牌之都。

当前,作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青岛,正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的创新型国际城市的目标,全面深入实施城市创新战略和质量强市战略,以质量促转型,以质量促发展,充分发挥质量在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保障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率先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质量强市,使青岛真正成为全国质量工作的标杆城市。未来,青岛将进一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以质量发展推进经济新发展、促进转型新跨越、创造竞争新优势,努力为宜居幸福的创新型国际城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