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四川质量强省活动回顾与展望:富民强省的金光道

2017-04-07 09:35:0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富民强省的金光道

——四川质量强省活动回顾与展望

□ 志 伟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左二)视察国家酒检中心。

在第16届“西博会”期间,四川省省长尹力(前左三)亲临四川名牌馆展台前巡视指导。

春风送暖,喜事临门。4月11日,四川省将隆重召开全省质量工作大会,届时,全省质量战线与各界代表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以总结近年来质量工作成果,表彰质量提升先进单位,谋划未来质量发展道路。据悉,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也将莅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等省领导将出席大会,对全省质量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安排部署,吹响四川省新一轮向质量进军的号角。

对此,四川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质监局长罗凉清表示,这次大会对四川省质量工作必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在质量强省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在四川省质量工作这一重大历史时间节点,回顾过往质量强省的光荣历程,展现质量提升的丰硕成果,放眼未来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的确让人喜悦与自豪,对四川质量强省之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天府之国”的质量情怀

四川省地处西部内陆,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个方面的交融与日俱增,竞争也日益激烈。虽然身处西部盆地,但四川人有着广阔的胸怀与长远的眼光,改革开放后,立即喊出了“冲出盆地、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可现实是残酷的,当年许多的四川造产品好不容易走出了国门,却在西方发达国家沦为价格低廉的地摊货,让人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其原因也很直接与简单——就是质量不高、品牌无名。

痛定思痛,奋起直追,四川省坚定了走质量品牌之路,开始在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上狠下功夫。为此,1991年,省政府成立了实施名牌战略领导小组,2004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全力为品牌创建引领方向、保驾护航,成为西部最早实施名牌战略的省份。自1993年正式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先后开展了12届四川名牌的评选工作,累计培育1416家企业1564个“四川造”产品荣获四川名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质量强省的主力军。

近年来,四川又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四川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质量强省战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更是将质量强省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四川省更加重视支持质量工作,将质量提升作为坚持“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与抓手,不断建立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质量共建。省委书记王东明明确要求“坚持以质取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强调“要积极培育打造四川自有品牌,努力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尹力省长发出了“一定要把四川产品质量干上去!”的质量强音。省委、省政府领导仅去年就给予质量工作的指示和肯定性批示达40次,说明了质量工作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份量。

为实现“十三五”质量发展“开门红”,从去年一月开始,全省重大质量创新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四川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以质量提升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以标准化工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12届四川名牌评选、第4届四川质量奖评选、各类品牌示范区创建、各类质量大培训、“质监利剑”“3.15”“质量月”……质量强省与品牌创建的活动波澜壮阔,质量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多项质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仅在去年,四川省政府就出台了《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暨质量强省2016年工作计划》《四川省“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四川省天府质量奖评选管理办法》《中国制造 2025四川行动计划》《四川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等近10项政策文件,是历年来出台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最多的一年,也是对质量工作支持投入最多的一年。为鼓励品牌创建,四川省明确了对各类提品质创品牌企业给予20万至200万元的奖励政策,并在年底全部兑现。

“大质量”工作机制初显威力

质量工作涉及到各级各地各行业,体现于生产经济全链条。四川省委省政府深知,要搞好质量强省,不是某一两个部门“单打独斗”所能完成,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为此,四川省在多年前就成立了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由副省长亲自担任组长,30个相关厅局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统一组织领导与扎实推进全省质量工作,探索“大质量工作机制”的创建发展。

为唱响全省质量工作“大合唱”,引领质量强省不断迈上新高度,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安排落实质量工作目标任务、交流探讨质量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如联合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对钢材、电解铝行业进行产能专项整治;联合公安开展机动车检测机构专项治理;会同商务、工商等部门推进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旅发、交通、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农业、食药监、检验检疫等部门也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全省产业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环境质量逐渐改善,质量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各部门之间也加强横向联合与相互支持,仅省质监局就与十余个部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做到了质量工作的全面覆盖与无缝对接,一张疏而不漏的质量法网遍及全省并初显威力。

在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部门也创新工作、奋发有为,分别在各自领域绷紧了质量这根弦,推动着各行业不断提质增效、追求卓越,为质量强省添砖加瓦,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如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聚焦制造强省建设,大力实施工业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突出工业提质增效,有力促进了工业动能转换、转型发展,工业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四川省商务厅务实创新、多措并举,奋力推进服务业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促进了优质“四川造”走出去,2016年全省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四川省农业厅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强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监管执法水平,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标准引领强机制、提升质量促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标准引领,强化工作举措,围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以提升质量促进旅游发展,努力构建“满意四川”旅游服务品牌,全力推动全省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多措并举、不断进取,大力支持建筑业发展打造四川建筑业品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以质量强省为引领推动建筑业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

四川检验检疫局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改革当先,以实施助推大产业、营造大环境、构建大机制“三大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务实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有效构筑国门安全防线,全力服务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后23次得到质检总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批示。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进一步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扎实有效开展质量监督,全面加强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品质工程,专门出台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实施方案》,有力促进了全省交通运输领域质量提升。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暨质量强省2016年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全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经过各个部门齐心协力的扎实工作,目前,四川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强省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近日,在全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副省长刘捷欣慰地表示,去年全省主要农产品总体抽查合格率达99%,食品抽查合格率达98.1%,工业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4.9%;重点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100%;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达72%。特别是,全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以上和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人民群众、省委省政府是满意的。

城乡遍吹质量之风

宜宾市位于四川南部长江之滨,其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有“中国酒都”之称。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中,他们敢于争先,发动全市人民踊跃投入质量强市的热潮,确立了“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质量强市”的发展方向。

经过几年的艰苦创建,宜宾市被质检总局正式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并被评为全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之一,宜宾绿色蔬菜近期也实现了直通港澳。

在宜宾,质量强市的巨大成效有目共睹,市民们纷纷反映,近年来,他们普遍感到假冒伪劣明显减少了、街道宽敞优美了、出门办事方便了、生活更加舒心了……其获得感与荣誉感与日俱增。一位市民自豪地说:“大家最满意的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几年,宜宾城市规划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他们在质量强市中坚持采用了较高的先进标准。

宜宾的变化,只是四川各地质量强市(区、县)热潮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都开展了“质量强县(市)”活动,全省遍吹质量之风,品牌创建风起云涌,逐步形成了“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

在四川,许多市、区(县)经过集思广益,并通过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形式公开征集,经过层层筛选和公开投票,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城市或区域质量精神口号。如成都市的城市质量精神是“质量至优、诚信至上”,宜宾市是“绿色宜宾,质量宜宾”,泸州纳溪区是“特色兴区 质量强区”,自贡沿滩区是“追求卓越品质 铸就魅力沿滩”,广元利州区是“女皇故里 品质之城”,巴中平昌县是“质领平昌 质胜未来”,宜宾翠屏区是“质量惠民 翠屏先行”,眉山东坡区是“守诚信 敢创新 铸品牌 求卓越”……

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质量精神口号,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质量的重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的齐心努力与追求质量的决心信心,展示了全省上下推动绿色四川、生态四川、和谐四川、美丽四川建设的雄心壮志。

目前,四川许多市县已经不满足于“常规”的质量强市,决心向更高远的质量目标前进,纷纷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去年,继成都市、泸州市、宜宾市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之后,巴中市、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也开始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全省各地政府抓质量树立了标杆。目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已获命名的22个示范城市中,四川省占3个,在中西部处于第1位。

同时,全省各地大力实施质量强省“细胞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创建活动,攀枝花、西昌、犍为县清溪镇等27个市(县、区、镇)政府出台质量强市(镇)创建计划,积极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泸州纳溪、德阳什邡、自贡沿滩、简阳贾家镇等13个市(县、区、镇)成功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通过抓质量强市创建,树立了一批抓质量发展的示范典型。

而作为质量主体,四川省各企业更是将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作为己任与底线,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采用国内外最新标准、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改进生产工艺、保障售后服务、推动节能降耗、有效保护环境……同时,精益求精、争创品牌,向更高的质量巅峰努力攀登。

去年,四川省启动了第12届四川名牌评选,全省数千家企业积极申报参与激烈角逐,其纸质资料就有近5吨重。

实践证明,四川名牌是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质量效益的标杆。据统计,目前,四川名牌产品企业总产值达9840.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7.50%,利税总额达1018.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7%。名牌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与新引擎,为经济提质升级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企业也是品牌培育创建的基石。去年,四川企业通过主体质量意识提升与质量品牌创建活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4家川企荣获第2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列全国第7、西部第1;新申报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总数达252个,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其年产值从保护前的150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500亿元以上,占全省GDP18%,惠及农户、养殖户达1500万人。新都成都家具产业园、德阳特种电缆及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宝兴、旺苍、青川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通过国家认监委验收,示范区总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成功参加第16届西博会“四川名牌馆”展示活动;踊跃参与四川质量奖评选工作;1416家企业1564个“四川造”产品荣获四川名牌。

创新实干的质监人

至2016年底,四川省在用特种设备已达42.3万台、气瓶475万只、压力管道4.1万公里,特种设备总量较2015年增长9.92%。而去年,四川省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为“零死亡”,实现了安全生产指标“双下降”,四川省质监局连续10年被评为省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体现了全省上万“质监人”的履职尽责与默默奉献。

近日,四川省质监局又正式启动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旨在构建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把好特种设备安全“最后一公里”。这又展示了“质监人”追求卓越永无止境,“质量提升永远在路上”的开拓创新与真抓实干的精神面貌。

作为质量工作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四川省质监系统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履职尽责、奋发有为,筑牢质量、标准、认证认可、计量等质量技术基础,扎实开展质量提升工作,全力助推质量强省战略,保障质量生产总体安全,引领着相关行业走上质量效益型之路,服务经济作用不断彰显,得到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为着力发挥质量考核导向作用,在顺利完成国家对四川质量考核相关工作的同时,省质监局按照《四川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牵头组织10个考核组,对21个市(州)质量工作进行了实地考核和综合评定,评出成都、泸州两个A级城市,南充、达州、遂宁、攀枝花等14个B级城市和5个C级城市,考核结果经省政府审定后,已通报各市州政府,较好的发挥了质量考核“指挥棒”作用。21个市(州)也开展了对县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质量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向基层传导。

“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是质量强省的重头戏,他们围绕全省主导产业、重点产品,以国内外最先进标准为参照,通过产品安全、性能、功能等关键质量指标标准比对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掌握“四川造”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分析查找“四川造”产品的质量短板,激励和推动四川企业创新标准、追求卓越,努力培育一批本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供给的水平线。目前,四川这一先进经验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

去年,四川省质监局还组织开展了“进商场看川货、进酒吧看川酒”、儿童消费品、蜀绣等专题调查,会同清华大学起草《质量对经济贡献率研究报告》,会同四川大学起草并以强省办名义发布《四川省质量发展状况白皮书》,会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开展《四川制造消费品质量状况调查》,为宏观质量决策和推动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获得总局和省科技项目立项9项,计量、标准、质量检测等领域的14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注重质量诚信,不断做强供给的支撑力。牵头做好社会组织信用建设专项工作,收录甄别社会组织信用信息80多万条。扎实做好《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地方标准制定,积极开展《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发布工作,推荐229家企业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在四川名牌企业中率先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共培训536人。实施“黑名单”联合惩戒,对290家严重失信企业进行通报,并纳入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

从去年初开始,四川质监系统连续开展了“质检利剑”专项行动、重点产品质量监管、缺陷产品召回、儿童类消费品质量安全“呵护天使行动”、特种设备安全大排查、诚信计量惠民大检查、质量安全教育进社区进校园、打击“黑心棉”、地标产品年度检查、3C标志执法检查等一系列监督执法与宣教活动,严守质量防线,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执法力度,有力保障了全省正常的经济质量秩序。

质量要提升,标准必先行。全省共主导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70项;围绕天然气、钒钛、白酒等重点产业,组织制定、发布省级地方标准179项;制定《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地方标准,“汽车三包”争议处理规范标准文件;在成都、德阳、绵阳及周边辐射带重点布局一批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加快推广企业自我声明公开,全省2451家企业公开自我声明7684项。

与此同时,他们还深入推进重点产品质量监管,在提升计量能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认证认可、狠抓检验检测发展、大力推进班子队伍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依法行政、助推脱贫攻坚等多方面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省质监局荣获了省委表彰的“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局领导班子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四好”班子。

拥抱质量的春天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成为质量工作的指路明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参加了四川代表团审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多次强调了质量的重要性,安排部署了新一年质量工作大政方针,明确要求“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关怀,给质量工作者增添了巨大的信心与力量。身为多届全国人大代表,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后,省质监局局长罗凉清激动地表示:质量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春风吹过播种忙,撸起袖子加油干。近期来,四川省加快了质量强省步伐,隆重召开了全省推进质量强省工作会,近日又召开了全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盘点总结去年以来的质量强省工作,研究安排今年质量强省工作任务。副省长刘捷明确表示,全省质量工作只是开了头、起了步,质量安全、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进一步增添措施、加力加压、强力推进,发出质量强省最强音!

同时,四川省质监局领导班子和系统干部职工在党组书记、局长罗凉清的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质检总局、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系列指示精神,马不停蹄地深入各地考察、走进企业调研、面向各界交流、寻找创新方向,精心思考谋划未来质量工作的发展之路,用心描绘新一年质量强省蓝图。并迅速行动、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质量强省2017年工作计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实施方案、《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六条工作举措》、第4届四川质量奖表彰等,全力服务质量强省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年之际在于春。在这个质量的春天里,相信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质检总局大力指导支持下,四川质量强省工作一定会再接再厉、创新发展,共同推进质量强省走向深入,奋力谱写四川质量强省新的辉煌篇章!

四川省质监系统领导干部经常带头深入企业帮助指导质量提升。图为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凉清(前左二)率队在企业检查指导。

质量月宣传

检测压力容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