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李刚:质量之魂 存于匠心

2017-03-21 10:02: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李 刚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并强调“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求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带有全局性的论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工匠精神,好像是“大报告”说“小事情”,实质上是微言大义、高瞻远瞩。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关注的焦点是GDP增速、金融货币政策、就业措施、环境保护、改革方向等等。在惜字如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用一段话来论述质量,充分说明了质量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问题,质量提升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质量发展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中国制造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质量水平普遍不高,许多产品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像海尔、华为、小米等海外知名企业并不多,高铁、核电等高端产品的“名片”屈指可数。更因为国内产品质量的缘故,使我们的内需外溢,出现了出境旅游者大量采购奶粉、电饭煲、马桶盖、服装、鞋帽的现象。提倡工匠精神,打造国内精品、刺激内需,是国家层面提升质量水平的努力方向和号召,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的时代呼唤。

这是一个关系质量本质、带有战略性的论述。这几句话,从产品质量追溯到工匠,从工匠文化说到品牌,归结到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逻辑自现,细细品来,意味深长。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来看,产品质量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最终实现形式,是企业的生命。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来看,产品质量是经济质量的具体体现,产品质量是通过可靠性耐用性、适应性符合性、品种品牌、档次等级等,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核心竞争力增强。始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德国经济造成损失,原因就在于德国有世界上一流企业2300多家,出口业素以产品质量高享誉世界,自1952年以来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被誉为“出口冠军”。以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医学及化学设备为主打的出口产品,助推2016年德国出口再创新高,达1.2万亿欧元。我国产品出口依然是以低端、高能耗产品为主,以贴牌生产为主。2016年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其中机电产品出口7.98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7%。如何实现从产品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的革命性飞跃,不断克服消除“质量洼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战略性任务,是一个长期奋斗目标。

这是一个关于质量文化精髓、带有民族性特征的论述。质量是一种文化,各国的产品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点特征。产品质量表征着生产者的理念、消费者的习惯,与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民风民俗甚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关联。而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载体,是市场和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结果。特别从对外贸易来说,产品交易意味着文化交流。对海外用户来说,接触中国制造的产品,就像接触中国人;用中国产品,就像是与中国人打交道。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是从日立、东芝等电器,丰田、本田等汽车,了解到日本人的敬业、创新等精神;从西门子电器、奔驰汽车、双立人刀具等,了解到德国人的认真、执着、一丝不苟等品质。中国的质量文化源远流长,童叟无欺、精益求精演变为成语。新形势下,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就是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敬业精神、诚信态度、严谨要求、细致作风,融入到一个个具体产品之中,凝聚成一批响当当的品牌,成为中华民族新的象征。

这是一个关系生产者自醒自律、带有内生性要求的论述。什么叫“存于匠心”,就是工匠自己的内心要求和规范。我国一位著名质量专家曾经说过,我国质量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是有的生产者不认真。同一生产线同一批产品,有的优质有的残次,可能就涉及生产者的心理状态、严谨态度、自律精神、细致作风。瑞士钟表闻名天下,众口一词说好、可信赖。实际上,瑞士钟表的生产者许多是家庭手工作坊,严格自律、自我严格要求,爱惜瑞士表的名声,已经成为瑞士钟表生产者的内心自觉,不赶时间、不减工序、不降成本,成为他们的生产习惯。中国航天创造了人间飞天奇迹,他们质量文化的核心是“小题大做”、不断挑战极限、追求“零缺陷”。这些都是匠心的素养、境界、自觉。因此,素质提升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国生产者要普遍达到这些要求、素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说,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一大批大国工匠是标志;中国经济要长期可持续增长,一大批大国工匠追求匠心独运的精神是可靠保障;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一大批大国工匠是必由之路。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