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游”而不“学”如何破

2017-03-15 11:17:31 中国质量新闻网

市场井喷增长 资质管理混乱 低成本高售价 效果值得商榷

“游”而不“学”如何破

佟 郁 摄

  焦点话题

  □ 本报记者 张晓航

  “游学团”,又称“微留学”,即学生在短时间以语言学习和交流体验为目的,赴国外游历知名高校的活动。该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最初的服务对象只是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随着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价格不菲的“游学团”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追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行。

  与一般出境游不同,游学团的签证类型并不是一般团队旅游签证,只要有一定的海外人脉,即便根本没有出境游资质也能操作。而出境游需拥有正规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才能操作。正因如此,很多在海外的华人会联系当地学校、留学生等做地接安排,然后通过国内中介机构获得生源,安排出国游学。游学目的地几乎涵盖了所有留学国家或地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只要被冠以“游学”名号的产品,价格都比同线路普通产品高很多。但高昂的费用并不一定能够保障游学的质量,在这个越做越大的市场中,尚存在着资质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监管等乱象。

  随着游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从事游学业务的相关机构雨后春笋般地增长,有语言学校、留学中介、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许多学校也加入阵营,直接组团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借助在校学生资源在游学市场上“分一杯羹”。高价游学团在学校、中介和地接方三方责任认定界限模糊,游学费用的低成本高售价也弊端尽显。

  据了解,以目前最紧俏的美国线路为例,为期15天的“游学夏令营”费用往往高达3万元甚至5万元,住宿在美国家庭,行程包括访问名校、英语授课以及游览迪士尼乐园等娱乐项目,而类似线路旅行社的报价一般为2.5万元。

  实际上,不少游学团的内容的大多是参观知名景点,只安排一些很简单的交流活动。这种走马观花的行程、蜻蜓点水式的体验,让孩子们的游学经历大多流于形式,收获甚微。据一些游学回来的学生介绍,所谓感受名校文化,无非是在名校门外瞄一眼,或在校园逛一圈,事实上,这些名校连围墙都没有,谁都可以进去;所谓“友好家庭”,往往把接待游学的学生当成生意来做,诚意不足;安排的交流活动也很简单,流于应付;有的团甚至将“游学团”拉到赌城拉斯维加斯……

  去年,广州多位市民向媒体报料称,孩子们花费3.39万元参加了一个暑假美国游学团,没想到遇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投诉:说好的名校参观,变成了在学校外围拍照留念,更令人无语的是,孩子们参观麻省理工时竟然被学校赶出门外;行程表上承诺的STEM体验课被换成了上自习,所谓的“游学团”变成了“自习团”……

  一份在浙江江山市政府投诉平台上的投诉书称,为期15天的活动,校方开出的综合费用是28880元,还不包括自己办护照的费用。不论该费用是高是低,校方一直没有对这笔费用的构成作出明示,带队老师的费用是否摊派到每个学生身上,也未作明示。该家长质疑,这里面是否有借夏令营之名与旅游公司联手牟利之嫌?

  显然,加强游学市场的规范化监管显得十分重要。据了解,目前承办游学的机构繁多,主要有留学中介、国际旅行社、语言培训机构、国际教育交流组织和学校5类机构。而在这5类机构中,只有留学中介和国际旅行社具备申请海外游学签证的特许资质,语言培训机构和国际交流组织和学校多数不具备直接做出境游的资质,他们需要购买留学中介和国际旅行社的“产品”。

  而5类教育机构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留学中介的优势是学校资源众多,领队多为留学顾问,学习内容多也为海外本土课程,能够让海外游学价值最大化;不足之处在于海外旅行住宿资源不够丰富,造成成本较高。国际旅行社的优势是领队的导游专业度很高,有丰富的旅行资源,可以降低成本;不足之处在于海外院校资源不足,对海外教育的研究不够专业。而语言培训机构、国际交流组织和学校的优势在于,对于自己的学生比较熟悉,好管理,安全性较有保障;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游学线路不是自己的产品,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品性价比不高。

  还有一些家长明确表示不会带孩子出国游学。他们说,一方面,出国游学的费用不低,另一方面,对游学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心存疑虑。“游学团的日程和线路安排,和我之前参加的美国旅游团几乎没区别。”一位初二年级孩子的家长说,虽然日程中也安排了到美国大学里参观,可时间很短。“花几万元钱让孩子出国转一转,还不如把这些钱归入正式的留学投资来得有意义。”

  一位在蒙特利尔大学工作的华裔老师也表示,看到过一些来自北京的小学生在导游的带领下到学校参观,但是组织者与所参观的大学相关部门没有接触与联系,大学也因此不可能派人出面安排活动与讲解,无法使孩子们确切了解北美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只是进入校园观观光、照照相,以示到此一游,这样的游学,学生学不到什么。”

  国内某网站专门针对游学做了网上调查,在这项有1000多位网友参与的调查中,49%的人反对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认为这种方式很商业化;42%的人认为很多游学是“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充其量是名校观光游;24%的人认为游学价格高昂,比一般旅行社报价高不少;19%的人认为带队老师并没有“边游边教”;35%的人认为可选择性地参与游学项目。

  如今参加国外游学的大多为年龄较小的中小学生,大多数学生外语基础并不扎实,与人沟通和理解异国文化方面仍存在着相当大的障碍,如果没有精心的组织和陪同,游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此外,游学不同于培训,应更重视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际视野的开阔。所以其中的“学”应是个广义的概念,而不能狭义理解为课程。可见,面对出国游学,我们不妨理智看待,理性选择。出国游学并非培养孩子的唯一途径,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如果只是想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自立能力和动手能力,国内的一些夏令营、冬令营同样可以收到效果。而有条件送孩子出国游学的,也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习阶段选择游学内容。

  维权建议

  目前我国的海外游学还处于成长期,缺乏监管和进入门槛低是导致目前游学市场不规范和存在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无论是游学也好,旅游也罢,都得注意鉴别中介的资质。

  看有无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游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和当地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由于缺乏行业门槛,现在一些小机构临时租个草台班子就可以把孩子送出去游学,真正专业的机构应该具备旅游或教育等相关资质和经验。

  看机构的实力和知名度。主要看其领队、辅导员的资质、英语水平如何、是否具备学生管理经验等。而且游学机构同合作的学校也应有签署的协议,并同时能够出示我国驻该学校所在国使馆的认证书。

  看旅行社出境游学团的具体安排。尤其是住宿问题,很多机构在收费标准方面也很模糊,在住宿、吃饭、用车和师生配比等方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另外,关于保险和其他人身安全保障问题也要说清楚。

  看机构是否会对相关责任事故事前有明晰的界定,而不是出了问题后推卸责任。给孩子选择境外游学还是尽量选择由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下属的相关机构、有境外教育交流资质的机构比较保险。

  要签订规范的合同,明确细节,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合同条款中将对有关各项费用、住宿形式、门票、机票、学费、交通、意外伤害、亲友探访、脱团等款项给予详细界定。对于模糊不清、表述不明的条款要在补充约定中注明其真实意思。交付费用时,一定要对方出具正式发票,行前考虑购买相关的旅游保险,做好风险防范。

  此外,选择“游”与“学”比例搭配科学合理的游学项目。优质的国际游学项目,学习要占据一定比例,而游玩的设计也需要和学习内容相关联,谨防“只游不学”的肤浅或“只学不游”的枯燥,这样才能起到在游中学、学中游的快乐学习理念。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的游学项目才可以让孩子真正深入了解中外教育和文化的差异。

  对于“游而不学”“货不对板”等情况,家长作为消费者,可以投诉或起诉这些组织游学的机构。如果消费者发现与合同条款不符,应该及时进行拍照、摄像和保留宣传单等留取证据,事后可向消委会或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有了证据,维权就比较容易一些。

  质量期待

  分类管理 明确责任

  目前境外游学,大致分为3种类型,一是学校组织的游学,这实质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部分;二是校外机构举行的游学活动,学校、老师“配合”招生;三是校外机构组织的活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据悉,第一种类型完全属于公益性质的游学活动,第三类完全属于商业性质的游学活动,第二类则处于公益和商业的灰色地带,是游学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要规范境外游学,就要对这3类游学分而治之。”

  熊丙奇认为,对于第一类游学活动,关键在于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在组织游学活动时,要就活动方案、行程安排等相关问题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由学生家长参与决策。

  熊丙奇表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对于第二类游学活动进行治理。对游学活动进行分类管理,避免“两不管”的灰色地带出现。

  最后,熊丙奇建议教育部门应该明确责任,学校出面组织的游学活动,都属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既然纳入学校教学活动范畴的活动,就应该进行严格监管,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监督的作用。另外,属于商业性质,由校外商业机构组织的游学活动,则应进行工商监管,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