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全国人大代表赵剡水建议应加快高端和智能农机的推广应用

2017-03-13 10:03:23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孙中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我国农业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小生产与大市场等矛盾亟待破解,并明确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背景下,农业装备无疑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农机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就提出了这方面的提案。

  “《中国制造 2025》将农业装备领域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大宗粮食作物主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赵剡水说,“这不仅对农机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做好了顶层设计,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改变农民增收方式、推动农村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赵剡水指出,国家应从农机补贴、税收政策入手,加大高端农业装备推广力度,加快农机智能化和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

  据赵剡水介绍,近年来,以中国一拖为代表的一批农机制造重点骨干企业,以振兴农机工业为己任,以创新驱动引领企业转型升级,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他说,中国一拖研发生产的东方红系列动力换挡拖拉机,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成功打破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60多年来,中国一拖已累计向社会提供370万台拖拉机和300万台动力机械。在去年6月初举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中国一拖展出东方红LW4004拖拉机,不但是国内最大马力拖拉机,而且突破了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去年10月,实现无人驾驶的东方红LF954-C拖拉机作业演示亮相2016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进一步显示了我国农机行业研发和制造实力的长足进步。

  “但是,目前国内高端农业装备的产业链尚不完善,市场销售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的过渡阶段,成本与售价较中低端产品价格依然偏高。”赵剡水表示,受农民收入不高、增收难度加大的影响,用户购置高端农业装备的积极性仍然不高,这导致我国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推广应用难以达到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为此,赵剡水提出两条建议:一是继续加大各类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优化购置信贷业务,强化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发挥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改进、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建立长久有效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加大对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我国农户购置、使用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积极性,为加快我国由“农机大国”向“农机强国”的转变,提供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和保障。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国一拖将在自动驾驶、精准农业、拖拉机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拖拉机智能化水平。通过提升拖拉机智能管理水平,中国一拖将实现从单一的农机设备制造商向农机制造商、服务提供商、信息服务商的转型。

  在提高农机智能化、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方面,赵剡水指出,近年来,“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得到较快发展,物联网农业对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加快提升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需要加快农机智能化和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

  据赵剡水介绍,中国一拖拥有国家授权的国家拖拉机质检中心、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官方拖拉机试验站;拥有6条国内生产能力最强、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拖拉机装配线,高精尖检验仪器设备300台套,各类加工中心200余台,具有国内最强的拖拉机整机及核心零件制造能力;拥有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应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研发、采购、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方位信息化。

  通过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中国一拖不但在产品品质、性能、作业效率及舒适度方面不断优化提升,而且能够根据客户需求高效实现“私人定制”,目前定制化产品已占到东方红拖拉机全年销量的近1/4。在此次两会上,赵剡水代表针对智能农机的推广和应用上也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议采用政府引导、市场推进方式,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应用和政策上的引导,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同时,制定物联网行业标准,有效规范农业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二是完善补贴机制。加快推动将农业、农机物联网相关产品及装备纳入农业补贴目录,激发平台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