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林 鸣:找茬儿机器人

2017-02-24 09:34:13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林 鸣

有一种“人”——“他们”钢筋铁骨、头脑清晰、成帮结伙地踏着隆隆的脚步来了。有人说是一场革命,有人说是一场灾难。一些发达国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举行了“迎接式”。日本一家公司启用机器人作为领导,用以监督员工;羽田机场的清洁和搬运机器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众多科技公司启用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搬运、仓库分管的案例数不胜数,甚至酒店都开始启用机器人来实现客房服务。一项权威预见性调查显示,在不远的将来,48%的蓝领、白领岗位可能会被机器人、人工智能取代。其中最感恐慌的是司机——自动驾驶汽车将夺走他们的饭碗。另外,诸如打字员、秘书、编辑等行业,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因为机器人对实时消息之类的稿件处理得心应手。牛津大学的报告指出,很多相对低端的劳动力工作岗位,在未来20年内会逐渐被机器人抢走。

纵然机器人产业链异常活跃,展览会一波接着一波,形式新颖,琳琅满目,但总觉得“他们”离普通人的生活还很遥远,一句话,“他们”有“毛病”。专家发现:大企业仓库里穿梭着的机械搬运工,依旧要雇佣自然人去监控;当费尽心思地制造出机器人,并“教导”它们开始工作后,却发现工作并没有变得轻松——工程师们要花费大量时间指导机器人,技术员们则要不断维护和修理,像伺候“活祖宗”一样,以保证机器人正常运转。相传在一些前沿工厂,最忙的不是高级工程师,而是机器维护工。这是因为我们的机器兄弟还显得非常蠢笨,往往只能完成最基础的工作。广州媒体报道,曾经“聘用”机器人服务员的几家餐厅,如今只剩下一家仍在营业,原来这些机器人被老板“炒鱿鱼”了。老板抱怨说:机器人只能沿着固定线路送餐,餐厅人员流动性大,机器人不懂得躲闪,上菜容易洒落打翻,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再者,服务领域需要人际沟通,机器人也做不到。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重要话题——安全。目前为止,机器人还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很多制造业不得不把机器人关在笼子里,毕竟谁也不想平白无故地挨机器人一铁肘子,而且没法儿和它讲理。专家介绍,一般设定中,一旦人类进入机器人所在笼子里,机器人就会自动停止工作,以保证人类的安全,这种方法在IE行业中被称之为“防呆法”。曾几何时,工程师引以为自豪的“防呆法”令人头疼——笼子占据的面子足以让整个车间物流陷入瘫痪,就更不要提什么车间利用率了。面对冰冷无情的机器人,人类更应思考的是,如何让机器人识别且加以规避危险情况,让其真正地能与人类进行合作,而不是简单地袖手旁观。

尽管眼下机器人扬眉吐气,从扫地机器人到人机大战,把人类整得灰头土脸。不过公众对此不必过于担忧。他们的“落后”给人类赢得了思考的时间:我们可以暂时松口气,有足够的时间想一想:人类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机器人?是朋友?伴侣?工具?还是时刻需要戒备的“敌人”?无论愿意与否,机器人军团迟早会闯入我们的事业和生活,当下最要紧的是,制定机器人制造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以及教会它们“真善美”,让机器人无条件地遵守道德规范。使他们成为人类的朋友、助手、伴侣,而不是破坏者和叛徒。至少,人类和机器不能彼此敌视——这是底线。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