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从“产业集群”到“创造集群” 广东省通过标准化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2017-02-20 09:40:17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沈 洪

广东制造业制定重要指标高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已达4.9万项,实现了重要工业产品主体基本与国际接轨,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广东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和国家标准已达1162项和4278项,形成了标准的“广东团队”,既扩大了优势产业在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也推动了“制造基地”向“创造基地”转变;

广东首创建立的“标准联盟”组织已达302个,制定实施团体及联盟标准已达1120项,组成的“广东阵列”,既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也对我国团体标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东建有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分别达202个、795个,一个个“广东方队”,推动了“产业集群”向“创造集群”转变。

当全社会都在广泛关注“中国制造”及产业升级转型的经验时,广东“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代表性省份。从上面4组数字,可以概览广东实施标准化战略取得的成效。

当前,广东已构筑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标准化体系,不仅促进了企业与产业的双升级,也逐步构建起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在标准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战略规划,以及一系列高规格、系统化政策文件,带动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标准化战略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全省各地市在开展实施标准化战略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各地市均出台了标准化战略的相关系统化政策文件,引导和推动县、区级党委政府重视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使标准化工作全面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

在政策激励机制引导下,推动标准化工作“质”和“量”的提升。广东将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视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通过发挥标准化战略资金的带动效应,使承担标准研制的企事业单位配套资金投入呈几何级数增长,极大提升了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企事业单位通过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成为标准制修订的主力军,进一步加强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重要专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了自主创新与标准的融合,抢占了产业制高点。

在推进先进标准体系建设中,通过参与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升了新一轮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根据确定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创新驱动的工作思路,先后部署了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专项规划与路线图的研究工作,实现了技术人才90%以上在企业、研发资金90%以上来源于企业、研制标准项目90%以上来源于企业的集聚发展模式,使新兴产业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中,更多地体现广东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发挥国家和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作用,用标准改变服务业领域相对滞后的状况,修补现代服务业“短板”。广东省质监局针对服务业领域标准化相对滞后,服务标准数量少,覆盖面有限,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着重在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改变了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基本上都围绕制造业“一条腿走路”,影响着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局面。

联盟标准使一些产业走出了无序竞争的困境,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广东省质监局在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中,创新工作思路,瞄准一些尚未建立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的优势产品,采取自愿结合的形式,将行业内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制定和实施企业联盟标准,逐步建起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制定和推广联盟标准的模式,以标准为纽带促进各企业变分散发展为整体发展,实现产业借力联盟标准脱胎换骨。

与此同时,广东省注重发挥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纽带作用,形成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传统农业向大农业的转变。在标准化的引领下,以“公司+农户+标准”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整合了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生态等相关资源,使示范区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接二连三”,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带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

实践证明,广东通过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全省的标准化工作从动力之变到理念之变,加速了标准化战略实施步伐,从观点之变到思路之变,提升了标准化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能。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