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专家澄清:啤酒与“啤酒肚”、痛风没有直接关联

2017-01-19 09:51:4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专家澄清三个与啤酒相关的谣言

 啤酒与“啤酒肚”、痛风没有直接关联

俞方平 摄

□ 本报记者 何 可

从2002年开始,我国啤酒年产销量连续14年高居世界第一,啤酒行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关于啤酒的流言也层出不穷,影响了行业的发展。那么,这些流言是真是假呢?1月17日,在国家网信办、质检总局等单位指导的“2017中国啤酒辟谣论坛”上,这些答案一一揭晓。

“啤酒肚”责任不在啤酒

平日里,发福的肚子往往被戏称为“啤酒肚”,似乎啤酒在肥胖问题上难辞其咎。那么“啤酒肚”真的是喝啤酒造成的吗?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他看来,“啤酒肚”就是一个比喻,其原本是形容肥胖的肚子就像刚喝过几瓶啤酒之后鼓起来的样子。“所以说,‘啤酒肚’是一个被广泛误解的名词。”

“喝啤酒引起腹部肥胖,这是一个误传。”张五九说,肚子多余的脂肪,是长期能量摄入过量而又没有及时消耗掉导致的结果,即使从来不喝啤酒的女性,如果长期能量摄入过量的话,同样会有“啤酒肚”。

单就啤酒本身的能量而言,其能量并不高。其一,啤酒的水分含量超过90%,其二,啤酒是谷物原料发酵而成,由于谷物在发酵过程中放热,所以啤酒的能量甚至还要低于谷物原料的能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教授于智敏表示,“任何过量饮食都会引起健康问题,导致量变到质变,要科学合理饮酒,树立正确的饮酒理念。”

“导致肥胖有多种原因,一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物摄入较多,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相对较少,二是能量消耗少,体育锻炼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传播室主任刘爱玲认为,并不存在啤酒导致肥胖的直接因果关系。

啤酒花浸膏并非化学制剂

酒花浸膏是一种酒花的制成品,由啤酒花萃取的精华,方便保存、运输,性质比较稳定。但是一则“啤酒花浸膏是化学制剂”的谣言称:国产啤酒都使用了啤酒花浸膏,是化学制剂,所以国产啤酒是化学制剂。此外,“酒花浸膏不安全,会降低啤酒质量甚至不利健康”的说辞在网上也广为流传。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表示,这则谣言攻击了国产啤酒,危及整个行业发展。

那么,啤酒花浸膏真的是化学制剂吗?张五九说,“这是一个误解,是不明真相的人士将使用了二氧化碳酒花浸膏制造的啤酒误传为化学啤酒。”

张五九说,啤酒花是制造啤酒的必需原料之一,主要为啤酒提供苦味和酒花香味。产生苦味的物质来源于酒花中的苦味酸。将酒花中的苦味酸提取出来,再用于啤酒制造,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酒花的使用效率,也可以使苦味物质更纯。张五九表示,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高效无污染地将酒花中的苦味物质提出来的,再用于啤酒制造,是一种先进的、合法的、无害的物理萃取技术,和化学制剂无关。

啤酒属于低嘌呤食物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喝啤酒导致痛风”是流传最广、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专家指出,啤酒嘌呤含量高导致痛风发病率高,这是不正确的说法。

痛风是一种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是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关节腔滑液内尿酸钠结晶形成为特征),软组织、骨骼、软骨和肾脏等处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高尿酸症。

于智敏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约有80%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由嘌呤代谢有关的限速酶的基因变异,导致人体自身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则是饮食、治疗导致的尿酸增多,或是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

于智敏表示,痛风与啤酒的关系要分成两部分来看,一是喝啤酒能不能导致痛风,二是痛风病人能不能喝啤酒,不能一概而论。痛风患者是嘌呤代谢失常,临床上要求禁用或慎用啤酒。而导致痛风病的原因非常多,和啤酒并没有直接关联。对于那些嘌呤代谢失常的人,处在痛风病发作前期,过量饮酒导致人体酒精代谢失常,会诱发痛风。所以不恰当地、过量饮酒是主因。

刘爱玲说,研究表明,人体20%的嘌呤来自食物,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豆类、菌类等)的过量摄入会使血液中嘌呤含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尿酸增高。对于痛风病人,需要适当限制饮食中摄入的嘌呤含量。专家表示,每1kg食物嘌呤含量低于250mg的为低嘌呤食物,可照常食用,嘌呤含量250~1500mg的食物限制食用,高于1500mg的为高嘌呤食物,应避免食用。而研究发现国内常见啤酒中总嘌呤含量在38~151mg/L之间,平均总嘌呤含量为74.9mg/L。从医学角度出发,啤酒属于无限制食品。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