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把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2016-12-26 09:33:27 中国质量新闻网

把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创新发展纪实

编者按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质检总局、国标委和内蒙古质监局党组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保持标准化改革发展良好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型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不断推动标准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内蒙古质监局局长张海顺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签署《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10月28日,国家标准馆内蒙古分馆揭牌成立。中国标准化院院长马林聪、国家标准馆馆长汪滨、内蒙古质监局局长张海顺等出席揭牌仪式。

□ 贾双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认真贯彻内蒙古质监局“突出质量主题、筑牢安全防线、转变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工作总基调和做好“服务发展、加强监管、改革和法治”3篇大文章的总体要求,完善标准化院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体两翼”建设,全力服务《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标准研究,积极开拓标准服务的市场,大力拓展物品编码应用,有效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标准化建设有了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标准化研究水平大幅提升

内蒙古标准化院承担《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4大标准体系中现代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大标准体系建设任务。目前,已建立了3大标准体系和21个子体系框架,梳理各级标准7265项,并通过中期评估。同时,为兴安盟、乌海、阿拉善盟、呼伦贝尔、满洲里等盟市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4大标准体系建设中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有效落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标准体系建设结构和内涵,为解决标准供需不足、提升标准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能力,也为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内蒙古标准化院在标准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加大了国家层面的科研项目力度,截至目前,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质量基础(NQI)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项——《典型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和《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一期)》;承担国标委标准化改革实施项目3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重要标准前期研究》《中蒙畜牧产业关键标准量值比对合作研究》《马铃薯种薯(GB 18133-2012)实施效果评价试点》项目;中国残联《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质检总局科技司项目——《标准化对服务业升级的影响分析及工具开发》项目;国家物品编码中心《基于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畜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领域应用推广》等项目。

自治区层面的标准化研究也是硕果累累。承担自治区科技厅科技项目2项、民族事务委员会1项、质监局8项。承担内蒙古质监局调研课题5项。这些科研成果为科研技术转化为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标志着内蒙古标准化科研水平取得显著成果。如制定的《氮氧化物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研究及国家标准研制》荣获2016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获2015年自治局质监系统“科技兴检”成果三等奖。

不断加强标准馆藏建设。今年收集馆藏纸质标准6530份,馆藏纸质标准文本总量达到9.5万份;收集馆藏电子全文标准1,3499份,馆藏电子全文标准总量达到12万份以上,提前完成3年行动计划馆藏建设任务,丰富了标准馆藏资源。

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内蒙古标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收录国内外题录135万余条,截至目前,访问量达7.7万余次。结合平台使用情况,深入挖掘标准用户的信息需求,新开发了面向基层服务的二级平台,可供盟市旗县质监系统、标准化示范区、企业等服务对象使用,开放平台的在线标准咨询、标准提供、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公开、标准查新、标准信息在线托管、标准信息比对和发展会员等功能。正在进行中蒙、中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不断提升标准化对外服务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对参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对进行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单位、部门、企业、社会团体等提供标准信息服务。服务各类标准用户2500余人次,提供原版纸质标准文本5525册、标准化专业图书2000余册,出具标准时效性确认报告213份,标准托管动态跟踪30余次。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标准信息服务能力,从标准用户实际需要出发,为各盟市旗县标准用户广泛提供优质高效的标准化服务,充分发挥标准馆对标准化技术支撑的智库作用。

为标准化示范试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1个,其中农业示范项目1个、服务业示范项目6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4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其中农业2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个。为自治区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示范单位4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申报创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4个,有效地支撑了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标准在企业的广泛推广应用。

标准化交流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内蒙古标准化院积极开展了重点国家区域标准化研究工作,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积极筹建中蒙俄标准化研究中心。

11月3日,第16届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深化卫生科技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空间遥感观测,以及中美双方科技合作模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副院长王秀腾参加了大会,并代表我国质检和标准化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做了“开展清洁炉灶标准化工作,有效控制散煤大气污染”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王秀腾阐述了中国散煤的燃烧对大气污染的突出影响,并指出控制散煤污染是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好煤+好炉”的方式是治理散煤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2016年,内蒙古质监局与蒙古国标准计量局联合召开2次区域标准化合作会议,签署合作协议和会议纪要,并积极落实9项条款,建立了中蒙标准信息双语平台在二连浩特市质监局测试运行,出版发行《内蒙古标准化——中蒙区域标准化专刊》第一期,与蒙古国标准计量局共同开展了《蒙古族服饰》国际标准研制,与国家标准委沟通协调蒙古国标准计量局代表团参加ISO大会事宜,为蒙方参会提供了服务保障。在全区开展受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专项调查,分析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撰写了WTO/TBT 2015年度分析报告,为进出口企业贸易便利化提供参考依据。

参加智慧能源产业创新暨储能技术应用国际论坛,内蒙古标准化院就自治区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并网、蓄能标准技术的研制进行交流。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杂志社、中国计量大学共同举办了“2016年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研讨会,由内蒙古标准化院撰写的《基于地域共性特点建立区域性团体标准的探索与研究》主题论文获三等奖,进一步激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团体参与标准化工作活力。在内蒙古召开了华北5省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标准情报网会暨首届华北区域标准战略联盟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由内蒙古标准化院起草的联盟章程,启动了以内蒙古地方标准《工业和民用燃料煤》作为首个团体标准的研制转换工作。参与河北省发改委征信中心《河北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标准规范编制》项目研制竞争性磋商。稳步推进与山东省加强物品编码追溯应用研究,与自治区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和技术服务。

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推动标准化区域合作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促进内蒙古标准“走出去”建设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标准研究修订成果丰硕

内蒙古标准化院承担纳米抗擦油墨、高铝粉煤灰、《产品质量追溯码编制规则》等15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开展《绵羊皮》和《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管理指南》2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在研地方标准103项,已立项88项,完成内蒙古质监局198项内蒙古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初审工作。承担制定的地方标准占全区新增地方标准44.5%。实现了由过去只制定地方标准向制定国家、团体和行业标准的新突破,标准研制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水平大幅提升。

内蒙古标准化院研制的《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于2014年发布实施,惠及了全区500多万职工,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纳入自治区年度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指标,国家人社部拟上升为国家标准;主导制定《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为自治区规范儿童福利机构日常照料、康复技术、养育服务质量及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内蒙古反恐怖防范》地方标准将为公共安全提供技术和管理的支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地方标准也将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技术依据;《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将助力内蒙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道路标识和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地方标准,将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国际化水平。

《家政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家政服务业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质量等的基本要求,适用于自治区开展家政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为5800多个家政服务机构、16.8万多从业人员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撑,规范行业健康发展,提高服务质量。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的工作人员对《家政服务规范》使用单位进行了走访,实地感受标准化工作给家政服务业带来的可喜变化。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学府康都社区的内蒙古仁和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正在上课的“月嫂”培训班上,10余名妇女正在认真地听“资深月嫂”杜润鲜讲授新生儿的护理、产妇的护理等知识。这些家政服务人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对各项家政服务的标准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掌握,这也让她们在雇主家里更加获得信任和欢迎。“经过培训,之前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彻底改掉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料理更加精细和周到了。客户对我们的服务十分满意,我觉得这也是对客户的一种高度负责。”杜润鲜从事“月嫂”工作已经十多年了,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一些理念和方法还不太科学。自从内蒙古家政服务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培训中心定期组织的“回炉”培训,让她学到了不少之前闻所未闻的标准化知识。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地方标准的实施,实现了保、调、赔、防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资源整合,将纠纷从医院内引到了医院外,有效化解了医患矛盾,保障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共受理案件257起,其中结案243起,结案率达94.55%,调解协议履约率达到了100%。推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内蒙古标准化院紧紧围绕自治区实际和基本民生需求,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标准体系框架,体系内容充实、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逐渐形成制度化、系统化的标准实施推进模式和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为指导和促进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和科学依据。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

近年来,内蒙古标准化院进入了发展的快速期,特别是2014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养人才的方式,加大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了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近年来坚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推荐博士到院挂职副院长,每年选派3名业务骨干到中标院进修学习。年内组织科技项目、综合素质提升、标准化专业知识大讲堂等学习培训8次,参加国家标准委、国家物品编码中心各类培训10余次。针对职能调整的实际,做好内设科室调整,加大标准化研究部门比重,充实了总工办,拓展了标准文献发行中心,建立了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评审中心及中蒙俄标准化研究中心,这些部门成为了标准化院承担各类科技研究的核心部门。加强标准化人才储备力度,建立了标准化专家库,储备人才达到811人。承担“内蒙古自治区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和“内蒙古畜产品编码与标识”3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有4名专家担任了全国绿色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制造分技术委员会(SAC/TC337/SC1)、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委员。目前,参与科技项目研究人员达60余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3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名,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具有相关研究经验的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在刚刚闭幕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了未来5年建设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为内蒙古今后5年的科学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号角。未来5年,内蒙古标准化院认真落实《内蒙古标准化院三年发展规划(2017~2019)》目标任务,将着力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大幅提升标准研制水平;着力解决体制不适应的问题,不断深化标准化改革;着力解决发展方式不适应问题,不断拓展标准化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发展步伐跟不上的问题,不断推进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积极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内蒙古)区域基地”,推进清洁能源输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开展农(畜)牧业转型升级“标准化+”行动、创建国际标准化示范城市、建立健全民族特色技术标准引领工程和推动中蒙俄跨境旅游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协调国家标准委,尽快建立内蒙古质监局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的标准化合作机制,积极筹建中俄标准化研究中心,推动中俄标准化合作交流工作取得实质进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发展。扎实推进标准化改革法制化进程,用标准化提升社会治理和管理水平。

责任与梦想同在,创新与发展齐飞。内蒙古标准化院立足边疆,充分整合内蒙古区位、地缘、技术优势,放眼世界,把握内蒙古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持续推进内蒙古标准化+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016年3月2日上午,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蒙古国标准计量局区域标准化合作第一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和呼和浩特市医疗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研究5项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

2016年8月,在内蒙古满洲里市召开了华北5省区首届华北区域标准战略联盟工作会议。

内蒙古标准化院副院长王秀腾做客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介绍《家政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家政服务标准发布实施后,内蒙古标准化院的工作人员深入家政服务培训机构,了解标准贯彻实施情况。

2016年10月2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中国标准化》杂志社和中国计量大学共同主办的2016年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