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深圳不断加码未来产业

2016-11-28 09:58: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深圳不断加码未来产业

产业政策扶持与产业成长呈现良性循环

□ 蔡祖国 本报记者 傅江平

近3年来,深圳市政府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深圳实施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第五批扶持计划》及《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2016年第七批扶持计划(股权资助、贷款贴息、直接资助方式)》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实现产业有质量的发展。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产业政策非但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甚至产生扭曲市场等负面效应的言论不绝于学界、媒体,给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政策相关方带来不小困扰。近日,中国质量报记者就如何看待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走访了企业和政府部门,了解他们的观点。

“产业扶持政策一直就不是像外界说的那样,政府直接给企业发放财政资金。”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黄漫雪说,多数情形下,是政府给予企业适当的资助,少数情形是奖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是一家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曾参与“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方面多项政策的制定。

“每一笔资金都有非常明确的用途,如果用途不符合规定是不能享受资助的。”深圳红豆穿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经过自主申报、第三方机构评价、主管部门审批等严格环节,公司已经获得了大约200万元的政策资助。这些资金分别用在新产品研发、人才引进及项目用地补贴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事务。

“实际上,扶持政策不仅要助力企业增强管理‘内力’,厚植发展基础,有时还要帮助企业认清当前市场发展形势。”深圳市发改委负责人说,为此,会适度资助有能力的学术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就产业发展前景、国内外市场规模等课题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不久前,宝安区政府联合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对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的情况展开专题调研。调研报告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各方热议。“真是没有想到,宝安聚集了深圳智能穿戴产业60%的市场规模、近100多家中小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拥有20多项国际国内专利,主导或参与4项国家标准的制定。”

近年来,宝安区委区政府全力构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打造智能穿戴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全区现有工业机器人企业100多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有15家,规模以上企业有50多家,诸如德思特、劲拓、恒拓高、大富科技、日东科技等业内名企均扎根宝安,世界工业机器人的领军者——德国库卡机器人集团公司也即将在宝安设立工程中心。

“宝安区在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及智能装备等产业扶持政策上,既是最重要建议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宝安局副局长郑穗华说,确实如此,这些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即产业扶持政策增强了企业的斗志,企业的快速成长又推动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一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学者、群众,有时会认为企业通过政策制定来改变市场格局,搞不正当竞争。”黄漫雪说,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一是产业扶持政策一视同仁,不可能区别对待不同类型企业。二是产业扶持政策作用在于培育那些高速增长但尚未成熟的产业。那时候产业本身就没有清晰的市场格局,更不容说去改变它。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智能穿戴、工业机器人等产品超过一半是出口海外,工业机器人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

深圳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必须指出的是,产业政策的制定可能存在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地方,所以,在产业政策制定的同时,也会安排一个纠偏机制,即一旦发生偏差,就会及时进行补充说明,或终止产业政策。

当前,关于产业政策比较常见的论调是,完全取消产业政策,将那一部分的财政资金作为福利发放给全体民众。对此,包括深圳红豆穿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企业负责人一直表示反对,认为产业扶持政策是政府对产业预期的风向标,其最大作用在于政府财政资金撬动资金投入的杠杆效应。

其实,世界发达国家都曾在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采用产业扶持政策,现在亦如此。例如,日本的电子信息产业,就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通产省在收集了高密度情报后,总结得出的未来产业之一。那时候,索尼公司还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后为加快进军欧美地区市场,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