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北京市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发展纪实

2016-09-13 09:05:35 中国质量新闻网

用标准化引领首都发展

——北京市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发展纪实

2015年5月21日,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为ISO主席张晓刚颁发聘书。

9月12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ISO大会时隔17年后再次走进中国。作为东道主,北京市充分发挥首善之区的资源优势、经验优势和地理优势,积极做好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保障了会议有序、安全、顺利地拉开帷幕。

据统计,我国承担ISO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有70家,其中北京50家;担任ISO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共50人,其中北京34人。作为我国标准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北京市的标准化工作有着自己独到的地方,北京市也用在ISO大家庭中的优异表现,很好地诠释了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来的良好成就。

5年前,同样是在金秋九月,北京市召开《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实施动员大会暨2011年北京市“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不仅正式吹响了北京市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的号角,也让《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正式成为北京市标准化工作的纲领和指南。5年来,在《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的指引下,北京市大力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不断创新,发挥标准对质量的“硬约束”作用,引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向高质量。

用改革创新去推进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3年前。2013年新年伊始,一个与标准化工作相关的议事协调新机构在北京市诞生了,这就是全国首个由政府设立的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首标委)。

首标委为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由北京市政府主管市长任主任,副秘书长和市质监局局长分别任常务副主任和副主任,北京市33个有关委办局以及天津市河北省的标准化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任委员。办公室设在北京市质监局。首标委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标准化和质量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组织研究首都标准化和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及重大问题;推进该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单位以及相关省市合作与交流;组织推进该市重大标准化项目;督促检查各区县、各部门推进首都标准化战略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等等。

首标委的设立,是北京市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和首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市在标准化工作机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随后,北京市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首标委的机制,先是不断对首都标准委员会的成员进行“扩容”,先后吸纳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成为该委员会的成员,后又聘请ISO主席张晓刚、ITU副主席舒印彪等为首标委的专家,使其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职责和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北京市还固定了首标委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每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会议之前,首标委都会举行全体会议,确定北京市的标准化工作大局。

由北京市创新的这种新的工作机制,不仅为北京市推进首都标准化战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不仅天津市、河北省等地都成立了相应的类似机构,就连国务院也在去年的标准化改革中,设立了国家层面相类似的标准化工作机构,建立了相应的机制。

改革创新,一直是北京市贯彻落实首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方式。中关村,一个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响当当的地方,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如此,它还是我国标准化创新的“摇篮”之一。

2015年10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关村)筹建工作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完成筹建的基地。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关村)2013年被批准筹建起,中关村企业和联盟共创制标准240项,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60项、国家标准133项,“中关村标准”品牌效应已经初步开始显现。

无论是在联盟标准还是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北京市一直在标准化改革创新中不断推进首都标准化战略的落实,也不断提升北京市的标准化水平,诞生了AVS、TD、闪联等一大批标准联盟,4G、数字电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准成为国家、国际标准,显著提升了北京市的产业竞争力。

在战略实施中落实

2015年6月1日,北京市质监局、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质监局在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分别发布三地共同组织制定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和《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两项地方标准。这是京津冀三地发布的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标志着三地通过实施统一标准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一步,开创了我国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制定发布的先河。

京津冀开创的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模式,是三地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和《京津冀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措施。在由京津冀联合参与的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协调组织下,作为落实三地相关部门加强在标准化领域沟通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京津冀提出了共同制定、分别发布地方标准的工作意见,通过统一标准的实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北京市正积极推动《建筑类涂料及胶黏剂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为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面的标准化任务落实方案》要求,启动《道路货运场站经营服务规范》《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两项交通区域协同标准编制工作。

在国家和北京市的一些重大战略中,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通过“标准先行”带动质量发展,正成为北京市贯彻首都标准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开创了区域协同标准的先河,从战略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反而用标准推动战略的落实,正成为首都标准化工作的一大特色。

2012年,实施标准化战略首次写进北京市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及市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政府将其列为2012年折子工程,促进纲要的贯彻落实。2012年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将“技术标准创制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写入总体目标,并对实施标准化战略进行专门部署。2013年,北京市政府将实施标准化战略连续第二次纳入折子工程。

2015年,北京市委常委会首次专题审议标准化工作,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并由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2年)》……

在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首都标准化战略也在服务重大战略中不断落到实处。提高发展质量,一直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北京市重要发展战略,尤其是落实中央提出的首都核心功能以及北京市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标准化都成为了贯彻这些战略的重要抓手。

据统计,2015年首都标准创制数量、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国家标准委公布的2015年第一、二批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共928项中,首都单位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创制,共计参与起草项目535项,占58%;其中牵头起草项目386项,占42%。通过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创新试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86项,国家标准639项、行业标准211项,发布联盟标准98项,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很好支撑了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城市管理来服务

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紧缺、养老失业……面对这些棘手的“城市病”,北京市一直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为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和规划、政策、标准制定与实施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他们起草制定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启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地方标准实施评价和复审,去年全年发布的城市管理服务类地方标准占总数的85%。一系列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市一直在推动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化、环境保障、社会保障等公益类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地方标准试点示范项目,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支撑。”北京市质监局局长赵长山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标准,让城市更美好。“当公交客流在通道客流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时,就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当道路上60%的路段满足施划条件时,整条道路就应施划公交专用道……”去年,北京市首次制定的地方标准《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于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北京市为了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快速通勤网络建设,推出的交通系列标准之一。2015年,北京市还发布实施《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技术要求》《市政交通一卡通技术规范》等21项地方交通标准。《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技术要求》系列标准的实施,使得设备系统在设计时有标准可参照、在进行质量检测时有标准可依。《市政交通一卡通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的修订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核心技术水平,统一并指导技术更新。

据透露,北京市今年计划制定完成城市管理与服务方面地方标准80项。其中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地方标准17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方面地方标准14项,公安消防方面地方标准6项,节能方面地方标准30项,环保方面地方标准3项,园林绿化方面地方标准10项。同时对其中关键标准、重要标准加强研究,带动其他标准制定。

目前,北京市正通过标准示范、标准资金补助、标准制修订等多种方式,全面贯彻落实首都标准化战略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发挥标准对质量的“硬约束”作用,用标准为城市发展升级,让首都朝着质量首善之区、宜居之都、世界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徐建华采写)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