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亦说修养

2016-08-17 09:30:33 中国质量新闻网

□ 王丽鹏

上世纪80年代,读过一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书中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陋习。当时读来不甚理解,觉得这是作者对国人的一种偏见。

时光已过去30余年,今天,我又看到一篇题为“中国人为什么不受欢迎”的博文,文中也大量列举了国人的种种陋习。如今的中国早已从自我封闭的状态走向世界,人们视野开阔了,学识增多了,人也变得自信了,然而,为什么一些国人还如此不受欢迎呢?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应该是一部分国人的修养不够。

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不乏儒雅先贤,人们知廉耻、懂礼仪。如今,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然而,很多国人对物质品质追求到了极致,只注重光鲜的外表美,而忽略了对精神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修炼,从而导致一部分人丧失了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于是,光鲜体面的外表掩饰不住庸俗粗俗的言谈举止,从而暴露出了诸多陋习。

古人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修身,就是指人的自我完善和素质的提高。修身,首先得注重外在素质的培养,即人应具备基本素质——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并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常识。其中,懂得如何着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礼仪和修养之一。着装也是一门学问,稍有审美常识的人都懂得,着装应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及职业需要进行合适的搭配,大方得体的衣着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虽然说不能以衣取人,但是良好的仪表总比邋邋遢遢养眼。衣冠不整的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更是对他人的大不敬。

其次是内在修养,即养性。人要在不断学习中懂得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有修养的人懂得自爱、自尊、尊重他人;有修养的人知廉耻,懂礼让。然而,一部分国人往往在公共场所暴露出其劣根性——无视公共秩序,无视社会公德。

近几年来,国人不差钱儿,迷恋上了旅游。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观赏祖国的名胜古迹,这本是件令人愉悦的事儿。人们也本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得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修养。然而,在自然美景及名胜古迹面前,一部分国人又暴露出了不光彩的一面——有的游客想自己的行迹“永垂不朽”,于是每到一处都要留下“痕迹”,出现了与自然美景及名胜古迹极不和谐的、格格不入的行为。

国人在自家随心所欲惯了,走出国门后,是否有所收敛变得儒雅了些?事实并非如此。陋习成了习惯,就难改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旅游,并把出境旅游当作一种荣耀,殊不知,其中一些人的行为举止却引来他国人民的抱怨不断,他们认为中国人不守秩序,推挤他人,吵吵嚷嚷,大声接打手机……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由此可见,一部分国人的行为举止着实让人汗颜。今年10月1日《旅游法》将施行,规定在国外多次行为不端的游客将被列入黑名单并限制再次出境。也许只能通过这种强制约束,才能保全住咱们中华民族的自尊和面子。

修养,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它与他(她)的的外表、金钱、地位无关。文明儒雅的举止得靠自身提炼内化,它应该是一个人内外兼修的结果。同时,它更是整个国民教育的缩影。如果我们的国民教育“换汤不换药”,不能真真正正抓好国民的综合素质教育,那整个民族国民的修养提升仍将是镜中月、水中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在不断学习中自我认识,并在自我内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控制,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才有可能摘掉“丑陋的中国人”这个骂名。

但愿我们的国民都能成为有修养的人。因为有修养的人犹如一品香茗,淡雅中透着清香,温润中透着甘甜,高雅的品质将在那袅袅的氤氲中尽显光辉,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