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上海扎实做好五件事

2016-06-30 09:22:24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无论微观层面企业发展还是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都是基础。很难想象,没有质量的企业会有竞争力,不追求质量的城市会有生命力。作为决定市场优胜劣汰的关键因素,质量将逐渐取代价格竞争,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很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国家战略进行实施,最终都实现了经济的赶超和主导产业的崛起。

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是质量工作的两个基本维度,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其中质量安全是基础、是底线,质量发展是任务、是目标,上海现阶段主要是要做实这五件事。

做实科技创新这件事。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也是促进质量提升的主要源泉。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都产生了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的突破先兆,互联网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先导性理论。上海正面对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同时加强管理创新,解决质量提升问题;要在实现科创中心建设目标的同时,完成打造质量高地的目标。

做实监管创新这件事。上海要探索质量工作的新路,提升质量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就既要在简政放权中“放活”,又要综合运用市场的、法律的、经济的、信息化的手段“善管”。要从原先的事前监管转变到事中事后监管。要充分发挥信用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建立统一和开放的信用信息平台,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从依靠传统行政监管向注重运用信用监管转变。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从“保姆式监管”向“警察式监管”,“运动式执法”向“精准式执法”转变。

做实质量教育这件事。“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要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发展,在考量质量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同时,也对提高全民质量素质、增强社会质量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中国质量大会上,特别强调指出:“提升质量,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培育职业精神,造就责任心强、有专业素养的职业队伍,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质量教育的高度关注。上海不仅要着力提高劳动者质量素质,还要开展青少年的质量素质教育活动,加强质量专业学科教育,开展消费者质量维权教育,通过面向企业职工、企业管理者、中小学生、大学生、消费者的全民质量教育,为上海质量发展道路奠定扎实基础。

做实打造品牌这件事。上海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民族品牌的发源地和集聚地。在这块土地上,涌现了凤凰、永久、海鸥、英雄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上海制造”,曾经是上海总体质量水平、综合竞争实力、城市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曾经是上海最大的骄傲。但在当今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过程中,上海品牌存在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国际影响力不够、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面对新一轮的发展要求,必须聚焦上海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市场化、标准化、法制化的上海名牌培育、产生及保护制度,凝心聚力提升“上海制造”、“上海创造”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

做实社会共治这件事。质量,是项长远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质量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共治。要发挥好政府部门、市场和社会的整体作用,优化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政府质量管理与市场社会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特别要让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自觉成为质量的主体、自觉落实质量责任。要引导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不断强化承接政府质量职能的能力,有效履行规范企业质量自律、引导企业质量水平提升等职能,使社会组织成为质量工作社会化的重要阵地。要拓展消费者参与质量治理的有效途径,以及消费者在产品、服务质量方面的理性选择,促进产品、服务质量水平的持续提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上海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上海经济要想再创奇迹再创辉煌,就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狠功夫,就必须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放缓,加速迈进质量新时代。只有以质量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动生产要素配置,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才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才能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霍一夫采写)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