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人大代表热议“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6-03-16 09:37:0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大国工匠”雕琢中国制造

   ——人大代表热议“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过去国货追求价格低廉,导致国内企业形成了粗糙制造的习惯,变成国人要跑去国外买马桶盖、买电饭煲。”3月7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抛出的话题,一下子让许多来自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些坐不住了。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立刻化身国产电饭煲代言人。“这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关系很大。”她用一个故事表达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为了研究出能媲美日本产品的高端电饭煲,美的科研人员一年用了两吨米做饭,不断尝试,才研究出水米的最佳配比和均匀加热方法,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用户和市场认可的好产品。

   “其实是我们国产产品宣传还不到位,好产品不够深入人心”“要讲好研发人员的工作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代表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工匠精神热烈交流,纷纷赞同要通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和水平。

   工匠精神,这个一些人听起来或许还有些陌生的词语,成为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词汇之一。“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3个方面。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工匠精神4个字。

   工匠精神究竟是什么?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提质升级有何关联?……一时间,对于工匠精神的讨论,成为了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不仅如此,广大网友也一起参与到有关工匠精神的讨论中来,追星大国工匠并提倡将工匠精神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

   代表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著、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工匠精神”提质中国制造

   “我就在想,我们已经变成了制造大国,为什么国货给大家就是一个廉价品和劣质品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这一点?所以我们一再谈真材实料,认真做好产品,就是总理讲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两会的媒体沟通会上,当谈及小米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时,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如此解读工匠精神。

   在雷军看来,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关键,就在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特意列举了插线板的例子来阐述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前段时间在微信看到一篇文章,讲机柜后面的插线,国内那个机柜都跟蜘蛛网似的,德国的机柜每根线排得整整齐齐的。从功能来讲排得整齐不整齐不重要,但是从工匠精神的角度讲,用户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认真做好。”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代表和专家们表示,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的作品要个性化,要在质量提炼上下功夫,要人无我有,而不是千篇一律;要精益求精地雕刻,而不是粗制滥造。”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总工艺美术师吴元全表示,工匠精神是传承也是创新。

   代表们纷纷表示,李克强总理在部署消费品质量提升时提及“工匠精神”,使其发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作用,充分说明了工匠精神对于质量提升的作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非常有必要,高超的工匠能够实现对质量的良好把控。”全国人大代表、江南控股集团工程师黄作兴深有感触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也认为,这次总理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承载和传递着一个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应该在中国制造上反映出真正的中国工匠精神,使我们的精品做得更好。这个精品不仅仅是产品的品质,而且是有文化内涵的,特别是和用户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需要良好土壤

   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大国工匠》,曾让全社会对于“工匠”们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代表们呼吁: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国工匠,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快马加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首席技师赵郁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感慨道:“我一直工作在制造业的第一线,现在我国制造业高级工的技工非常缺乏,7000万的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工,其中初级工占到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仅占到5%,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工业强国的瓶颈”。

   如果站在长远的角度看全球公司史可以发现,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在中国,创业历史超过150年的企业屈指可数。日本企业的长青和日本制造的高品质,离不开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支持。比如日本厚生劳动省共认定全国149名手工艺人为“现代名工”,并对他们给予特别奖励。这一奖项是1967年设立的。

   如何才能更好地在中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代表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现有技术工人的待遇,让大国工匠有施展本领的舞台;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工匠的培育提供最好的土壤。

   “一线工人的技能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而制造业水平又关乎国家的整体实力。为了稳定高技能职工队伍,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机制来保障,所以‘十三五’期间要在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方面(包括等级、薪酬、培训、学习等方面待遇)有所提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李斌建议说。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缺少,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要升级转型,教育结构、特别是职业教育必须先行转型,这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根本。”黄作兴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加速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衔接,营造崇高技能的新风尚。

   “‘工匠精神’不能一蹴而就,要点滴累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三级政府都设立政府质量奖,对企业技改、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提升等进行鼓励,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主任叶国先呼吁,希望政府加大这方面的策划,发挥导向作用,从多角度培育工匠精神。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