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质量时代”要在善管上下功夫

2014-11-21 09:14:57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时代”要在善管上下功夫

   ——谈如何在质量提升格局中做好监管工作

    提 要

   既要放活更要善管的“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需要完善质量的法律体系、坚持质量的标准引领、加强质量的风险管理、创新质量的监管方法、实施质量的信用建设。也就是要用最严的法规、最严的标准、最严的监管、最严的执法、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来实施管理,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去妥善解决市场看不见的手不能解决的质量问题。

    □ 梅德林

   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的信心与决心,做出了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的庄严宣示,部署了既要放活更要善管的“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这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质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强政府对质量工作的善管,就是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效果,实现监管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链条。要落实政府参与质量管理的目的,体现善管的创新,就是要用最严的法规、最严的标准、最严的监管、最严的执法、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来实施管理,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去妥善解决市场看不见的手不能解决的质量问题。

   要完善质量的法律体系。加强质量法治建设是坚持用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内在要求。质量的善治首先要完善质量的法律法规体系,把质量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质量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就是要在依法行政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不分,政企、政资不分,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在职能、人事、产权等方面不分的“越位”问题;处理好政府管理质量中该配置的职能没有配置到位,该依法履行的责任没有充分积极履行,该管的没去管或没有管好的“缺位”问题;处理好政府管理质量中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滞后、新旧法规衔接不畅、一些标准缺失和模糊等行政执法体制仍不完善的问题;处理好现行法律法规对宏观质量管理范畴的质量教育、质量数据、质量诚信、质量品牌、质量分析、质量风险等质量管理内容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的问题;处理好政府在质量管理中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不同标准要求的随意性等问题。

   要坚持质量的标准引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是推动国家标准国际化,不断提高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适用性和话语权,确立中国质量对市场硬承诺的必然选择。要改变我国质量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把标准化作为质量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突出标准的基础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切实解决我国目前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少,标准的主导权、话语权缺乏的问题;解决标准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工业产品标准化滞后,采标率不高,标准制修订周期长、更新慢,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以及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等问题,切实以标准的引领和创新带动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保障中国经济顺利跨越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要加强质量的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管理是政府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预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有效解决当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现实需要。要牢固树立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改变风险处置由“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向“事先预防”的主动出击转变,推动监管方式从单一的管产品到管风险与管产品并重的多维管理。要建立完善质量风险监测制度,针对多发的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质量问题严重的重点产品、设备、行业和地区,要加大监测力度;建立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产品质量伤害监测制度,推动各级产品质量伤害监测点的建设;加强质量风险信息收集工作,完善质量风险监测协作网建设,以拓宽质量风险信息来源渠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质量安全问题的线索和苗头。要建立质量风险研判机制和预警平台,成立质量风险分析评估专家委员会或社会组织,及时分析风险线索,定期研判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以及监测掌握的重大质量安全信息,提出风险处置建议和方案;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增强质量风险的预警能力,及时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的质量风险做出权威的预报。要实施风险的综合防控,确立产品质量风险防控为主、工作风险防控为先、队伍风险防控为重的工作指导,既要盯住产品质量安全不放,又不疏漏质监系统工作中风险的防控,更要注重队伍的作为和安全,实现产品、工作、队伍风险防控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要健全质量风险的快速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做到一旦遇到质量风险便能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方案,切实把风险控制在源头环节、解决在初始阶段、处置在萌芽状态,严防小风险大损害现象的发生;尽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质量风险处置标准体系,构建质量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质量监督管理的水平。

   要创新质量的监管方法。改善监管方式,健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坚决维护质量安全是推进政府质量管理创新的强烈愿望。要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把责任立起来。立好责任就是要理顺政府的权力,需要政府将应属于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还回去,该由相应权力主体施行的权力放回去,把过去没有管好而又是政府应该管好的事项管起来,做到放活市场无形之手,用好自身有形之手,完善社会自治之手,从根本上将职能转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要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防范质量安全问题。在监督抽查的环节上要创新制度,由目前单一的生产环节抽样改为生产和流通复合抽样,增强样品的真实性;在监督抽查的产品上要突出重点,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重大设备、重点工程等产品的监管,守住基本的安全底线;在监督抽查的区域上要体现质量控制,强化对质量水平低、监管力量薄弱、容易出现监管盲点的方向以及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倾斜,确保质量安全能追溯。要建立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形成质量管理的叠加效应和合力。企业要恪守商业道德,消费者要提高质量意识和知识,行业组织要积极引领行业自律,媒体要宣传诚信典型、推广优质产品、发挥舆论监督,使守法者处处受到褒扬,违法者无所遁形。要推动建立市场化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发挥保险业在质量安全中的管理功能。在特种设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的质量安全上,探索利用保险机制优势分散质量安全风险,减轻政府对质量安全监管资源不足的压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质量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政群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创新质量管理的新格局。

   要实施质量的信用建设。发展质量信用信息平台,规范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建立质量信用服务市场,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是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的可靠保证。要打造政务信用与社会信用的结合,政府应成为社会信用的标杆,为整个社会信用建设夯实根基。质监系统作为政府的宏观质量管理的主管部门,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必须坚守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责为民所守,坚持公平公正,惩治胡作非为,树立作为政府、信用政府的良好信誉。要建立政府管理的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搭建覆盖全国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促进全方位全区域的质量信用信息系统整合,实现各部门的质量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有效消除和解决质量信用信息的壁垒和孤岛。要推进质量信用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有效信息,公开质量信用“黑名单”,实现质量信用状况社会透明、公众可查。要加快建立电子商务质量信用信息体系,出台电子商务质量信息公开公示制度,规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对电子商务质量信用的热切关注。要引导建立市场化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基于消费者交易评价和社会公众综合评价的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并依据信用评价等级,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实施质量信用分级监管,强化质量信用约束自律。要探索建立第三方的质量信用评价机制,鼓励保险行业、协会商会、担保机构开展质量信用评价,创建质量信用品牌企业。要着力打造质量信用文化氛围,加强信用诚信教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严厉打击和惩戒失信行为,真正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作者为安徽省质监局副局长)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