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自行车上的日子

2009-06-12 07:15:42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毛 线

   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在一所小学教书,每月领24元钱的工资,父亲因为在荒唐的年代说了“错话”,从一名人民教师回乡当起了乡村会计,没有工资,只有工分。
   我四五岁那年,我母亲有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六七岁那年,我们家有了第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这两样东西,曾让村子里的人羡慕不已,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块母亲那样的手表和一双高跟凉鞋。

   自行车是偷偷学会的,人小车大,摔过很多次跤,腿也受过伤,突然有一天,就能把车骑稳了,不过,是一条腿斜跨在自行车的三角架下,半圈半圈的踩着踏板使劲往前蹬。

   等我真正能独自上路,应该是四五年级了。那时,自行车已经锈迹斑斑,破的不成样了,母亲早出晚归,每天在那条乡村土路上骑着它,每逢下雨,车轮上全是泥巴,推几步就要蹲下来刮刮泥,人和车都是湿漉漉脏兮兮的。

   有一次,母亲要去看望一个朋友,我和哥哥、弟弟都想赶路跟着去,有10多公里路程,但骑自行车只能带一个人,母亲最后决定带上我,当我坐在母亲的后座上,觉得自己像公主般幸福和骄傲。只是没想到,哥哥弟弟居然紧跟在我们的自行车车轮后面,跑了十多公里路,晚几个小时赶到母亲朋友家,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上初中的时候自行车就很流行了,家里也有了第二辆自行车,好像是永久牌,还是轻便的,家里除了奶奶不会骑外,人人都成了骑车高手。

   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家里有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甚至黑白电视机,不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母亲的工资渐渐增多,父亲不再做会计挣工分,而是和奶奶守着那份分来的薄田养家糊口,辛苦是肯定的,但能落得个自由、清净,对父亲来说,比什么都满足。

    读高中是寄宿,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

   我和哥哥读高中,弟弟读初中,每个周末,弟弟放了假,母亲都会做一些腌菜让弟弟骑自行车给我们送到学校。学校食堂很艰苦,有了母亲这些菜作补充,就强多了。

   弟弟有时来,正好我和哥都在上课,他就推着一辆自行车,在教室的外面,眼巴巴地等我们下课。弟弟除了负责给我们送米送菜,还要负责传达父母的叮嘱,有时,是母亲的纸条,有时是父亲的信。

   高中毕业后,我独自到一个小镇谋生,也是骑着自行车往返几十公里,最后终于能在那个小镇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但又像没有根基的浮萍,摇摇摆摆,转眼就是两年。

   两年后,来到了哥所在的城市,此时,哥也已成为一名教师,住在哥的单身宿舍里,心里有了温暖的依靠。

   哥用他几个月的积蓄,花了1000多元钱买了一辆变速自行车,为让我早出晚归方便些。骑着这辆时髦的自行车,在学校的培训班认识了为人师表的爱人。

   自行车很快被小偷盗走了,经常送我回家的却变成了爱人,他用他的那辆白色的自行车带着我,先送我回家,然后又向相反的方向回自己的家。坐在爱人自行车后座上,双手牢牢的环住他,脸轻轻的靠着他的后背,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等我再次想拥有一辆自行车时,心中已有很大的目标了,那就是这一生一定要骑着自行车去一次西藏。这样的目标,说出来可能自己都不会信,但我仍然做着这样的梦。

   那些苦涩而难忘的岁月啊,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天的变化,但我的自行车情结会伴随着我,去追寻梦中的理想。我相信,有一天,我总会骑车行进在那条朝圣的路上的。《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