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迎盛会 坚定信心向未来
——来自基层蹲点现场的报道
开栏的话
盛世逢盛会,喜迎十九大。在党的十九大即将隆重召开之际,广大新闻工作者分赴大江南北、厂矿田间、边防口岸,真情记录人民的冀望期盼,用心感受党心民心的交融共振,悉心聆听心声伴奏的前进足音。即日起,本报开设“十九大时光”专栏,连续集中报道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现场见闻。
新华社记者
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前“红船”旁,游人如织。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钱思雯一直与“红船”相伴。“红船,是信念之船、理想之船,‘红船精神’要一代代传递下去。”她说。
红船“领航中国”,盛会昭示未来。金秋十月,从白山黑水到燕赵中原,从天山脚下到长江之滨,从雪域高原到云贵之巅,处处洋溢着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喜庆气氛。扎实的工作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风貌充盈神州大地。
坚守,为着那份神圣
46米高空中的3平方米桥吊操控室,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司机张彦的工作室。“我是党员,也是十九大代表,身上的责任很重,在工作中要当先锋、冲在前,为十九大召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彦说。
沉甸甸的稻穗、金黄色的稻田,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一片丰收景象。正在地里忙收割的兰西县红旗村农民孟祥彪,脸上满是喜悦:“今年又是好年景。国家对咱农民的政策好,相信十九大之后的政策会更好。我们现在要把粮食收好,争取多卖钱。”
深秋的云南瑞丽口岸,风光旖旎,这是中缅边境最大的陆路口岸。黄金周以来,边防检查站政治处主任杨国新一直坚守一线。他说:“我们致力打造高效、快捷、舒适的通关口岸环境,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细举措守好祖国南大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实干,为了美好明天
长假刚过,位于吉林长春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装配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一节节崭新的动车靓丽排列,其生产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将整装待发。“我们必须加快技术转型升级,把‘中国制造’真正打出去。”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陈孝敏展望今后发展。
喜迎十九大之际,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格桑卓嘎,向记者表达“加油干才能过上好日子”的切身体会。正是通过“加油干”,去年,他们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0万元。格桑卓嘎动情展望:“我们一定要带领村民继续努力,迈开大步奔小康,过上更好的日子。”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