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消费品执法打假剑利锋锐

2018-12-24 09:53:1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消费品执法打假剑利锋锐

□ 本刊记者 王海琳/文

“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这是今年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向全系统作出的三大工作部署之一。

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坚持严字当头,加强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雷厉风行,有效落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执法打假,多方联动,利剑高悬,行动有力,让消费者有了更多质量获得感。

点面结合

守护安全底线

为了全方位扼制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链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发现的涉嫌重大违法线索,对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进行全链条调查处理,加大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质检利剑”行动上半年共查处质量违法案件2.1万起,同比增长9.6%。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执法。针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开展整治行动,把老年人、婴幼儿、中小学生作为消费维权的重点群体,部署了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的整治工作,严厉查处了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以及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进行生产加工“两超一非”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了一批无证生产“五毛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同时,将城乡接合部、农村消费市场作为重点整治区域,突出重点产品,狠抓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专项执法打假。紧扣民生主题,把节假日、开学季、“双十一”等作为执法打假的重要时点,围绕重点时段、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加强了电商产品违法线索摸排,开展了电商产品执法打假专项行动,并不断探索构建了“标准引领、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

此外,还不断完善投诉平台,整合全国12315、12365、12331等投诉平台。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二期和12358价格监管平台二期上线运行,完成了12365信息化系统建设。积极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前3季度12315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642.6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6亿元;12365受理质量投诉举报4.6万件。

市场监管总局对消费品执法打假工作常抓不懈,抓细抓实。11月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发布了《关于交办消费品违法行为线索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法严查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根据前期委托相关单位摸底排查的一批消费品质量违法行为线索,要求各地市场监管稽查队伍要组织精干力量对违法行为线索进行核查,调查违法事实,查处存在的违法行为。对于在线索核查过程中因客观原因无法追查到涉案产品的,要对企业相同规格型号或相同生产工艺的重点产品进行执法检查。执法稽查局还将对重点案件进行督办并视情况进行现场督办,对重大疑难案件给予指导和支持。

执法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网络时代特点,聚焦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社会热点、群众痛点,组织专项执法,查办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作为总局专门的执法办案部门,执法稽查局将认真落实总局党组的部署,立足职能积极开展执法办案,让法律“硬”起来,长出“钢牙利齿”,有效震慑不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把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净化市场

保护消费者权益

执法打假是市场监管部门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净化市场环境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加大消费维权力度,针对百姓关切的“身边质量”问题,突出重点消费品,认真组织开展了农资、建材、汽车及其配件、成品油和车用汽柴油打假“质检利剑”行动,持续开展电商产品质量和消费品质量执法打假,严查质量违法案件。截至今年9月,查办农资质量违法案件320起,减少农业损失约1300万元;查处包括生产“地条钢”在内的建材产品违法案件3200多起,涉案货值约13.5亿元;持续开展电商产品质量执法打假,组织4次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线索排查,查办电商产品质量违法案件275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1起,其中大案要案3起。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18年前3季度全国市场环境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市场环境总体平稳,延续了“放管服”改革以来持续改善的势头,准入环境进一步优化,竞争环境稳步改善,消费维权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在食品监管上,加强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力度,查处案件4.1万件,货值金额16.4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8900名。在消费品质量监管上,紧扣民生,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共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2.9万件、价格违法案件1.8万件、电商产品质量和消费品质量相关违法案件3.1万件。

此外,针对社会热议和媒体曝光的产品质量问题,如拼多多购物平台涉嫌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的情况,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将包括“傍名牌”在内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其他商标侵权、相关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在央视曝光“过水蟹”假冒阳澄湖大闸蟹后,市场监管总局立即要求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查处了涉事商户,对“鑫东湖”、“品上品”、“小唐蟹业”及“水司令”4家商户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对“鑫东湖蟹业”、“品上品蟹业”两家单位进行立案查处,并对相关电商平台共296家网店涉嫌售假行为进行了固定取证。全面检查销售市场,对水产交易、农贸市场大闸蟹相关经营户开展拉网式检查,拆除违规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广告牌45处,没收涉嫌违规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包装盒2060余只、假冒防伪蟹扣5万只,查获“过水蟹”311箱(3110只),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98份,有力地净化了市场。

打假治劣

提振消费信心

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总局有关要求,针对各地实际,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集中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同时,有力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10月初,北京市“食药警察”一举捣毁9处制作、销售假冒品牌桶装水“黑窝点”,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3名,现场起获灌装设备2套,涉及10余个知名品牌桶装水500余桶,假冒标识4.2万余套,有力维护了群众饮用水安全。

上海市连续开展执法打假专项督查,以质检利剑4+X打假行动为主线,紧紧围绕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建材、农资、车用燃油、加油机、拼改装车、日用消费品、儿童用品、家用电器(能效标识产品)、消防、汽车配件、电线电缆等产品,联合公安、工商、农委、经信委、文广影视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商务委等部门,重点开展了质检利剑打假行动春、夏季执法打假专项战役,严厉查处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标识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至11月,上海市各级产品质量执法部门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905起,罚没款金额4284.6万元,涉案金额9719.9万元。12365质量热线共受理各类业务48996件,其中答复咨询37857件、受理申诉6725件、举报4167件,涉及商品总价值约2.15亿元,为申诉人挽回经济损失2811万元。同时,还依照网上发现、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电子商务产品专项执法打假活动,累计查获141起电商产品质量违法案件,涉案金额142万余元,将10起重大电商产品质量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浙江省开展了“蓝剑”专项执法行动,以纤维絮用制品为重点的“蓝剑1号”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了制售劣质纤维絮用制品的违法行动。以农资产品为重点的“蓝剑2号”春季专项执法行动,以化肥、农膜、农机及其零部件为重点,通过深入检查严厉打击了无生产许可证以及3C认证生产(出厂)、销售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生产、销售净含量标注不合格的农资类定量包装产品的违法行为,生产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以及生产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此外,以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的“蓝剑3号”专项执法行动、以检验检测机构及强制性认证产品为重点的“蓝剑4号”专项执法行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川省开展的“利剑护农”行动,严防严打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在执法行动中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势,以锅炉、油品、能效标识、车检机构和环境检测机构为重点,持续抓好防治污染“三大战役”,强化了有机产品认证执法工作,并采取行动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安徽省坚持打惩结合,以食品、化妆品、成品油、农资、建材等产品为重点,突出商品集散地、侵权假冒伪劣案件高发地、互联网商品交易、重点出口国别商品等领域,持续开展了互联网专项整治、农村和城乡接合部整治、“农资打假”等10多项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打假成果。其中,互联网执法打假中,上半年共核查IP地址20批次6.99亿条,注销空壳网站13293家,注销空壳主体9205家。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18网剑”行动,集中打击了侵权假冒、生产销售不合格商品、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网络市场违法犯罪行为。

江苏省多线发力,积极开展了农业“春雷”、“夏季百日行动”等系列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了农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贵州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及农资执法打假工作任务,以“农资打假下乡”、农资“质检利剑”行动及农资产品区域集中整治为抓手,组织开展农资执法打假专项行动,仅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查获的一起销售标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肥料案,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同时,他们继续巩固打击“地条钢”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地条钢”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切实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在全省开展的执法打假集中行动,共检查企业238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37件,重点调查21起,检查发现涉嫌违法案件14起。

……

消费品执法打假行动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严厉打击了各领域的质量违法行为,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让消费者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春天)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