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万象>>

夯实人文基础 促进民心相通

2019-04-30 15:55:45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从文化和旅游部官网获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之际,本报推出《“一带一路”特刊》,分别聚焦文化和旅游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民心相通方面的具体举措与成果;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的建设发展;丝绸之路主题艺术创作与“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人文交流的阵地和窗口作用几个方面,展现文化和旅游工作对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意义。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习近平主席非常重视“一带一路”,在各种重大场合反复谈及。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期间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多次演讲中,从不同角度深刻阐释了“五通”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其中,民心相通被赋予极为重要的意义。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

5年多来,文化和旅游部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民心相通”,推动建立了一系列双边、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以及文化的融合发展。

习近平主席说,“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2016年12月,《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提出了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五大任务以及12个专项计划,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在《行动计划》的指引下,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不断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础。

旅游是文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囊括了全世界80%的文化遗产,涉及的国家聚集了全球63%的人口,国际旅游总量占全球旅游业的70%以上,既是世界精华旅游资源的汇集之路,也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文化旅游之路。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逐步扩大。中国与多个国家共同举办旅游年,创办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推广联盟、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等旅游合作机制。中国与57个沿线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与15个国家达成19份简化签证手续的协定或安排。2018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5亿,同比增长14.7%,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达3054万,与沿线国家双向往来人数为7034万,俄罗斯、缅甸、越南、蒙古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成为中国主要客源市场。

习近平主席说,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合作,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文化、体育、卫生务实合作,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密切各领域往来。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和旅游领域互联机制日益完善。2013年至2018年,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108份,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边、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2013年至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举办“华夏瑰宝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物展”等文化遗产展览54次,有效拉近了沿线国家民众心与心的距离。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引领和“16+1合作”机制的不断推动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呈现良好态势。近年来,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了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启动了塞尔维亚巴契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合作项目。中国与罗马尼亚就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协定达成一致。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将文化遗产国际合作整体纳入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体系,为“16+1”文化遗产合作提供支撑和便利,力争将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办成跨国家、跨区域对话协商和友好合作的创新典范。

习近平主席说,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近年来,以文化机构为主体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丝绸之路囯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逐步建立并完善,截至2019年4月,共有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319家境外文化机构加入其中,为推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跨区域合作开辟了新渠道。

2016年10月,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率先成立,目前,联盟已有来自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107家成员单位,这些成员单位积极进行机构对话、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完成演出交流项目逾20个、举办演出超过100场;2017年5月,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立,该联盟致力于探索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遗产领域的主题展览、信息共享、联合研究、专业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各博物馆与相关国际机构和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2017年10月,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在上海成立,截至2018年10月,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已经拥有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157个成员机构,联盟鼓励和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节的合作与交流,为各类艺术作品的交流展演、创意开发、人才培训、交易合作等创造条件,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艺术领域深入合作的世界级文化平台;2018年5月,来自14个国家的19位图书馆代表出席了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成立活动,联盟成员一致同意将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和定期交流互访机制,在人才培养、业务发展等多方面策划合作项目,促进联盟内各国图书馆事业的共同进步,为国际间图书馆的合作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模式,为促进各国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积极贡献;2018年6月,“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美术馆和重点美术机构在北京成立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联盟的成立,为成员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成员联合举办了一系列成功的展览,为增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创造了绝好机会。5个联盟的先后成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文化艺术领域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联通网络,获得广泛认可。

习近平主席说,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推动丝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文化和旅游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加强各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深入了解搭建了绝佳平台。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邀请来自24个国家的28位汉学家举办“汉学与当代中囯”座谈会, 组织73个国家的225名学员参与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围绕“一带一路”与共同发展、“一带一路”与开放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成就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打造“意会中国”人文交流品牌,组织举办“一带一路”艺术大师工作坊、“感知·互鉴——第三届上海合作组织青年文创人才夏令营”等人才培训项目, 大力实施对非文化人力资源培训,全年邀请访华外囯艺术家、学者突破1000人次,为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习近平主席说,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

日前,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深圳落下帷幕。本届音乐季的舞台上,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个优秀团组、近800名世界知名音乐家齐聚献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音乐团组、艺术家参与度为3届音乐季之最。此次音乐季成为荟萃世界顶级艺术、鼓励各类艺术创作、聚焦传统与现代、凝聚各地人文与创意的重要艺术节庆平台,也升级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元文化绽放的重要舞台。近年来,诸如此类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的文化艺术活动不胜枚举。

近年来,中囯与俄罗斯、尼泊尔、土耳其、希腊以及中东欧、东盟等囯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共同举办20余个文化年、文化节,成功打造“丝路之旅”“欢乐春节”“中非文化聚焦”“美丽中囯”等文化和旅游品牌。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精心筹划“一带一路”建设5周年民心相通展、“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主题展,并在全球298个驻外机构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展出。2019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133个国家和地区的396座城市举办,开展近1500场活动,欢乐、和谐、共享的理念成为世界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文化年节与品牌活动为沿线国家民众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开辟窗口,搭建平台,极大地推动了沿线国家民众的友好往来。

习近平主席说,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

中国积极参与“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建设,通过智力支持和捐款资助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究、保护和联合申遗。此外,中沙(特)塞林港联合考古,柬埔寨吴哥古迹、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尼泊尔震后文物古籍保护修复等重大文化援助工程也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赴埃及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的积极推进下,中埃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随即开展了对卢克索孟图神庙的考古研究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赴蒙古国进行合作考古研究意见的函》等的有关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5年至2018年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为期14年的考古合作项目;2018年,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队对斯里兰卡的阿莱皮蒂遗址、凯茨堡遗址进行了发掘,还对其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及周边进行了全面调查;2010年,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二期)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并于2018年竣工。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不断推动援外文物合作保护和涉外联合考古工作的开展,与6国开展了8个援外文物合作项目,与12国开展了15个联合考古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说,“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为了更好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深入、持久的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文化和旅游部近年来非常重视对外文化和旅游阵地建设,并坚持打造品牌活动,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方面绵绵用力。

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成立中国驻曼谷、布达佩斯、阿斯塔纳旅游办事处,指导完成巴黎、悉尼中国旅游体验中心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17个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化活动近2000场。此外,我国推动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暨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综合性节会,加强了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关联国家的文化往来,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说,“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化和旅游部结合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现状,着力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和文化睦邻工程,鼓励广西、云南、内蒙古和黑龙江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支持相关地区开展跨境合作;通过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制定印发了《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和《2018年“一带一路”文化贸易重点项目名录》,为文化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营造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了资金扶持。

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促使文化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37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3%。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02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4%;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34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8%。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总额达163亿美元,为历年最高水平。截至2018年底,我国企业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文化及相关产业境外企业516家,累计直接投资98.1亿美元。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49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3亿美元,富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工艺品、美术产品、艺术收藏品和各类出版物的出口规模和增幅位居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前列。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征集2019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通知》,面向全国征集“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入选的重点项目将获得融资、推介、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此次重点项目征集的重点方向为“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旅游线路”“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交易和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和旅游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文化产业合作”“加强创意设计产业合作”“深化文化装备和旅游装备产业合作”“强化国际化产业人才培养”等。(宋佳烜 程晓刚)

(责任编辑:景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