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百年可染

2007-11-02 08:49: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今年是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1907~1989)诞辰一百周年。文化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等多家单位将于11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一百周年”的展览来纪念这位艺术大师。李可染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在不久前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中,李可染的《娄山关词意图》以1175万港元价格成为中国书画专场的“标王”,再次显示出这位艺术大师的魅力——

    艺术苦旅者
   李可染虽出生在徐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但自幼便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和绘画天赋,尤其对绘画艺术有极大兴趣,后考入上海美专并在22岁时成为杭州国立艺术院的研究生,颇得艺术院校长林风眠的赏识,师从法籍教授克罗多,专攻油画和素描,同时自修国画,且成就卓著。
   他40岁时,先后拜齐白石为师、投黄宾虹门下,深得两位大师厚爱。应该说,李可染日后取得的成就是与齐白石与黄宾虹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李可染对中国画的杰出贡献不止于绘画创作,还在于绘画理论上的建树。特别是他43岁时发表的重要论文《谈中国画的改造》,以及他提出的从“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和对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等理念,为形成独树一帜的“李家山水”风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无疑,李可染在人物画、山水画、书法和绘画理论上,均有极高的造诣,他画的牛与牧童,更是当代水墨一绝,但他在现代中国画领域的开拓性贡献,突出表现为以“苦学派”和“困而知之”的精神认真求艺,像苦行僧那样跋涉数十年而终成一代国画宗师。

    艺术创新者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是李可染的座右铭。20世纪以来,“西学东渐”等思潮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画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中国画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画要获得发展,只有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并适当吸收西画的观念和技巧,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语言。经过艰苦探索,李可染出色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巧妙地把包括关注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创作方法,有机地融于传统的、写意的笔墨体系之中,也就是说,他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做以中为主的融合,目的是使写意的中国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获得更强的表现力。
   为此,李可染以造化为师,亲临山水,探索“光”与墨的变幻,让传统的国画艺术具有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创造性地探索出新图式。他的山水画面结构饱满而宏大,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最大最丰富的内容,从而让人感受到山水特有的内在质感和震撼力。尤其是,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他善于用墨,在“黑”上苦下工夫。他在黑中既求实体感,又创造虚拟美;用黑衬托白、衬托亮,用黑统一画面,用黑来创造意境。他是20世纪最懂得用墨的艺术大师之一。
   评论家认为,李可染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最突出地表现在笔墨、造形、构图、意境各个方面冲破了旧有的樊篱,为中国山水画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他的艺术思想是中国画史上浓重的一笔,而且他艺术思想必将影响一代代后来人。

    爱的讴歌者 
   “李可染是一位爱国者。在他心目中,江山就是祖国,他的山水画是‘为祖国河山立传’。”著名评论家王鲁湘如是说。
   正因李可染心中有爱———对祖国的爱,他在探索山水画现代风格的潮流中,恪守着中国山水画的文化特质,以我为本,以中为本,以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赋予传统笔墨语言新的品质和意蕴,以他独特的绘画语言讴歌并发现山水之美、自然之美:他剪裁山水的身段,雕凿山水的骨架,滋润山水的容颜,照亮山水的精神,将追求出世的传统山水画,转换为入世厚生的现代山水画;将萧索荒寒的意境转换为深秀壮丽,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对人类创造力的颂扬;他以过人的艺术胆魄,索取并创造山水画的灵魂,致力于创造深邃浑厚、博大沉雄、充满生气、庄严妙丽的山水意象,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促进了传统山水画的变革和永续发展。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70岁以后的李可染重新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以极高的创作热情,超常勤奋地工作,决心实现他多年来“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宏愿。对此,李可染的学生、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评价说:“为祖国山河立传,不是如史汉马班之文,作山川列传,而是传达李可染先生对它整体的审美和表述。这‘传’是东方的、民族的,同样,可染先生通过自己不朽的笔墨所倾诉的爱恋,感动了全世界。”范曾先生所言极是。李可染正是一位以绘画语言赞美“江山如此多娇”的歌者。
(《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