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要闻 总局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财经 行业扫描 企业风采 质量管理   论坛 政务问答 质检论文 观点PK台
质检 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 通关检验 消费 抽查公告 产品召回 风险预警 视频 质检联播 在线访谈 质量播报
文化 漫画有话 质检生活 热点评论 维权 投诉反馈 执法行动 贸易救济 微博 食品安全 质检百科 质量提升
 
首页 | 视频首页 | 质检联播 | 质量播报 | 质检风采 | 在线访谈 | 投诉现场 | 维权视频 | 企业巡礼 | 其他视频 | 合作机构
 
滚动新闻: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4-04-16 12:22:23

    中国质量新闻网消息(记者吴曼)4月15日,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SAC/TC261主任委员王凤清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SAC/TC261顾问、委员、通讯成员、工作组成员、对口工作组成员及相关合作TC专家8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王凤清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非常关键的一年,就如何改革、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谋划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

    王凤清要求,要建立完善统一的认证认可标准体系,做好顶层设计。要认真分析现有的标准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梳理认证认可标准体系范围,不断完善对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科学管理;要研究建立统一的认证认可国家标准体系框架。要做好认证认可标准体系框架顶层设计,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验室认可标准、检验检测服务标准及认证技术规范定位清楚,为认证认可标准立项提供框架;要梳理现有的认证认可国家标准。

    王凤清表示,要充分利用国家标准复审时机,组织专家对认证认可国家标准进行梳理,发挥行业标准制定周期短,生产力水平高的特点;宣传推广合格评定工具箱,助力政府职能转变。要助力认证认可自身改革。在当前的政府职能转变中,认证认可改革自身要更好地使用合格评定标准;要着力宣传推广合格评定工具箱的使用。ISO/CASCO出版的标准、指南及相关出版物构成了CASCO工具箱。

    王凤清指出,SAC/TC261要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利用国家标准改版发布的契机,策划并宣传贯彻国家标准,除认证认可行业人员外,要扩大到地方质检两局,部级联席会成员单位;要宣传推广合格评定制度对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的益处。SAC/TC261要组织好宣传贯彻,让更多的政府部门了解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这样政府部门通过向第三方购买合格评定服务,采信认证认可结果,以实现降低监管成本和风险;加强自身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王凤清强调,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要充分研究市场机制运作下的标委会管理,发挥市场的作用,研究在标准化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加强标委会自身管理。落实项目申报、标准审查及重大事项委员投票表决制度。吸纳行业、地方和产业联盟代表,增加消费者组织代表。严格规范标委会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发挥SAC/TC261各委员单位及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激发委员会的活力。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许增德做专题讲话,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作低碳专题报告、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鸿志作环保专题报告,SAC/TC261秘书长生飞作工作报告。

    新闻链接

    于欣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要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在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指出,SAC/TC261自2003年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讲了3点意见。

    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设立了国际标准对口工作组制度,及时将我国的工作实践反映在国际标准中,参加ISO/CASCO的核心机构和常设机构,组织并承办了CASCO第二十九届年会和“经济全球化、法规建设和消费者安全对合格评定的影响”研讨会,扩大了中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影响力;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完善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畅通信息交流渠道。

    标准化工作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坚持围绕5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标准制定,服务提质增效升级;二是提高标准水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三是推进标准国际化,服务开放战略;四是加强标准管理,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五是夯实标准化基础,促进标准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机遇,实现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是认证认可工作和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的一个平台。标准化应当着力以下方面为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强化认证认可标准化的支撑服务作用。

    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要服务认证认可改革发展的大局,要在服务生态文明、信息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为代表的新领域认证认可制度的推出中发挥支撑作用;强化认证认可国际标准化的影响力。继续加强与对口国际组织的合作,关注发达国家的策略,全面跟踪国际认证认可标准发展动态,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持续推动在CASCO中的影响力;强化认证认可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在现有成功运行的管理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坚持市场导 向,加强制度建设,探索标准制修订、组织管理的新模式。

    许增德:对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提出几点希望

    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许增德在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对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提出4点希望。

    一是要准确把握时代赋予认证认可的新功能定位,积极研究发展认证认可标准体系。要逐步启动全过程的包含分析、测试、检验和检测标准制修订工作,涵盖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测评等组要内容。要求SAC/TC261在三位一体的标准体系框架下,积极研究、认真分析,抓住机遇为认证认可标准工作实现新发展。

    二是紧密跟进认证认可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要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制度体系,健全认证认可行业治理体系,充分释放认证认可的制度红利和创新活力,全面发挥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改革中的支撑作用。

    三是融入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大潮,主动改革探索。要求协会要通过SAC/TC261平台,做好技术储备,完善体制机制,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要增强市场化元素,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提高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活力。

    苏伟: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司司长苏伟在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作了低碳专题报告,他对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直以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面所给予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全国部分省、市在推进开展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强调了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碳排放第三方审定核查是确保碳排放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该项工作对审定机构的组织管理、人员能力、业务流程质量和标准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因此,需要全力加快碳排放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对碳排放审定核查机构的认证认可工作。

    二、认证认可和标准化领域拥有众多优秀专家,其所具备的技术力量与资源,完全可以为碳排放管理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碳交易、碳考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碳认证认可和碳标准化,是建立碳信用体系的重要保障。碳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公信力建立和碳市场体系建立成败的关键所在。

    刘鸿志: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6举措

    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鸿志在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就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做出讲话,并重点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6方面举措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缩过剩产能;二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三是严格治理机动车污染,提升燃油品质;四是强化综合治理,实施多 污染协同控制;五是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保障措施。

    同时,他还就环保部门在认证认可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些相关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一是积极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二是积极推动主要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

    生飞: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生飞在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SAC/TC261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认证认可 标准化工作,要通过践行改革解决一些问题。

    一是国家标准起草缺乏市场机制,行业的参与度不高、不够公开;二是委员会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规范,缺乏动态管理机制,市场化退出机制缺位;三是国家标准立项、评估机制缺乏,提案和立项都有很强的随意性,缺乏系统的立项计划指南,标准质量、实用性和使用效率有待加强;四是自主创新标准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

    他强调,2014年是全国和全系统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认证认可标准化委员会要明确市场导向,贯彻市场化工作机制,发挥市场在标准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程序;二是推动检验检测服务标准化,全面完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三是推动节能节水低碳等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强化标准评估机制建设,提高标准实用性;五是推动认证认可标准国际化取得实质进展;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和工作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能力。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39548。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传真至010-84636699-1239,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我要评论  查看评论
本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