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滚动新闻>>

大凉山下新“长征”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与中国航天同行

2016-04-24 19:05:26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张晓霞 王玉磊

  201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5年的大凉山,“彝海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为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长征”一词首次出现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

  2016年,迎来了中国首个航天日。同样是在大凉山,1984年,“年轻”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火箭,将中国航天的“长征”延伸至更加深邃无垠的太空。

  46载流金岁月。中心顶“风云”、举“北斗”、托“嫦娥”、铸“天链”,发射次数接近中国航天发射总数一半。这里已成为发射卫星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的航天发射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十多个“第一”。

  一鸣惊人 走向高轨

  1970年,在首颗中国人造卫星遨游寰宇,东方红乐曲声震九州的光环下,西昌航天发射场破土动工。

  第一代西昌航天人从茫茫戈壁滩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翻越秦岭,跨过大渡河,来到大凉山深处一个叫赶羊沟的地方。突击长征桥、贯通专用线、会战发射场、组建测控网,他们在这条人迹罕至的穷山沟,创造出一座享誉世界的现代化航天港。

  1975年,中国通信卫星工程立项。远征地球同步轨道的重任落在了西昌航天人的肩上。

  1984年4月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火箭将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华民族在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同年11月1日,国家批准中心正式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名称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

  1986年2月1日,这里成功将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此结束了中国人只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也向世界证明我国具备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的能力。

  蹄急步稳 走向世界

  1986年,欧美国家相继出现火箭发射事故,国际卫星用户开始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88年到1989年,中国相继拿下了澳大利亚通信卫星和亚洲一号等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合同。

  用“中国箭”发射“外国星”又谈何容易。时间:只有一年半;目标:新建一座符合条件的发射工位!

  质疑声中,西昌航天人仅用1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堪称“亚洲第一塔”的新工位,而建造同等规模的发射塔美国要19个月,法国要29个月。

  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西昌这个中国最年轻的发射场。随着喷薄而出的熊熊烈焰,中国承揽的首颗商业卫星“亚洲一号”精确入轨。西昌航天也由此打破了美国、法国在国际商业发射领域的垄断地位。

  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由于产品质量原因,1995年和1996年出现的两次航天事故,失败的阴影笼罩在西昌发射场上空,不少国际合同被中止或暂缓。

  为摆脱困境,中心以“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的家国情怀,狠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主任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双岗”“双想”“双五条”归零标准等一系列确保发射成功的制度措施。

  截至目前,这里先后组织对外航天发射31余次,成功发射30余颗国际商务卫星,确立了中国航天在国际航天商务领域的重要地位。

  成熟自信 走向深空

  自强不息的西昌航天,不断把中国航天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上。2007年10月24日,“嫦娥奔月”这个流传了千年的传说成为现实。中心成功“零窗口”发射,将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迈出了中国走向深空探测领域关键性的一步。

  2010年中国探月的第二次远征,在“四十而不惑”的中心再次启程,将“嫦娥二号”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已突破1亿公里深空,还在不断刷新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2013年,怀抱“玉兔”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中心再次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巡视探测等五个“首次”。

  随着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由于纬度、地理环境、发射能力等原因,中国现有3大航天发射场已无法完全满足未来需要。

  2007年8月,中央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并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建设、管理、使用。2009年施工以来,一座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伴随着今年长征七号新型运载火箭首飞,这只航天“雏鸟”也将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振翅高飞。西昌,也将以沿海和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新格局,为中国航天开启“新纪元”。(完)

(责任编辑:我叫何柠杉)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