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全媒资讯>>

石门坎:迈过贫困这道“坎”

2016-02-18 09:39:40 多彩贵州网

    贫困,是压在头上的一块石;

    脱贫,是奋力跨越的一道坎;

    小康,是通向幸福的一扇门。

   石门坎是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最边远的地区,千百年来,贫困一直是压在当地老百姓头上的一块大石,脱贫致富一直是当地百姓的一个梦想。如今,石门坎百姓的梦想就要成真了。

   我们看到省委书记陈敏尔走进村寨,访农户、问民生,强调要加大对石门坎的扶贫开发支持力度,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看到了一个个凝聚各方智慧的扶贫规划一一出炉;看到了驻村干部的定点帮扶……在各有关方面的强力推进下,石门坎定下了长远的发展目标,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石门坎,如今叫石门乡,去掉了“坎”字,这仿佛寓意着迈过脱贫这道阻拦了百余年的高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石门坎是一道“坎”。

   从威宁县城到石门坎,地势越来越高,一路爬坡上“坎”。“坎”上海拔2200多米,冰凌蔽野,山高雾浓。有人曾用“残山剩水”来形容此地,其自然条件之恶劣,可见一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贫困和落后一直是这个滇黔川边陲小镇醒目的标签。贫困像一块巨大而坚硬的石头,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正因如此,栗战书、赵克志和陈敏尔三任省委书记先后将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威宁,从迤那到石门坎,脱贫攻坚接力棒在三任省委书记间传递。

   特色种植、美丽乡村建设……短短几年间,迤那突围,捷报频传。而今,脱贫攻坚直抵威宁最边远、最贫困的石门坎——这个10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苗族文化复兴地”,现在的石门乡。

   精准扶贫,拔掉穷根,石门坎成了威宁乃至贵州眼前必须跨过去的“坎”。搬石越坎,带领老百姓打开一扇幸福之门,这使命,神圣而光荣。

    一块“石”

    脱贫是百年石门最大的命题

   1月23日上午,周六,气温-5℃。大雪过后,威宁石门乡新民村到处是厚厚的积雪。走在乡村小路上,苏介林小心挪动着身体,脚下咔嚓咔嚓作响。村民居住得比较分散,眼下,这么冷的天气,他们也下不了地。选择这时候进村入户,苏介林是为了多走动几家,多和村民打交道。

   苏介林是石门乡政府的干部,自从去年2月被派驻新民村后,他就没有了周末的概念,工作干起来没完没了。刚忙完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生态移民和土坯房改造等活路又接踵而至,好在苏介林长期在基层历练,做起来得心应手。

   作为驻村干部,扶贫是苏介林的第一要务,他希望在各方帮扶下,村民的腰包能渐渐鼓起来。比较而言,烤烟种植显然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今年,新民村计划种植烤烟260亩。苏介林初步算了一下,一亩烤烟起码能带来2000元的收入,远比种包谷等传统作物划算多了。一开始,在没有看到白花花的钞票之前,村民的积极性不高。苏介林只能使点“苦肉计”:三番五次上门和村民“摆摆龙门阵”,喝点小酒。

   让苏介林欣慰的是,愿意种烤烟的村民越来越多了。“目前正在育苗,4月份就开始种了,等赚了钱,带动作用自然也就有了。”

   新民村总人口才1619人,贫困人口几乎占了一半。而新民村所在的石门乡,是威宁最边远的深山区与石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石门乡14个村均是贫困村,一类贫困村多达10个,在19036人的总人口中,有5790人是贫困人口。全乡贫困对象规模庞大不说,基础设施建设也很滞后。而且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作物为主。2014年,石门乡完成生产总值1.8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完成财政税收53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3元。

    一道“坎”

    贫困横亘百年,而今搬石越坎

   2015年8月31日上午,女姑村村民余正友做梦也没想到,他刚刚搬进新家,就迎来了一位贵客。

   2015年8月,省委书记陈敏尔率领省直有关厅局负责人深入石门乡调研。陈敏尔进村寨,访农户,问民生。调研中,陈敏尔强调要加大对石门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求确保石门乡“两年变面貌、三年见成效、五年达目标”

   “家里有几口人?收入怎么样?”一进余正友的新家,省委书记陈敏尔就握着他的手,和他拉起了家常。因为紧张,老实巴交的余正友一时竟答不上来,是一旁的村支书帮他“解了围”。

   新家是一栋宽敞明亮的小平房。2014年,余正友家被纳入土坯房改造工程,获得4万元的补助。随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余正友盖起来了这栋新房子。对面是一栋只有十多个平方的土坯房,10年前,妻子去世后,余正友独自带着两个女儿,一直住在里面。

    陈敏尔宽慰地对余正友他说:“房子比以前好多了”。

   省委书记到访,在女姑村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闻讯赶来的村民,脸上都带着笑意。村主任周山说:“陈书记这一来,我们村至少可以提前10年富裕起来。”

   几年前,周山和别人在女姑村合伙成立了一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发展起了1000多头羊和几十头牛,拥有一个500亩的草场。根据扶贫规划,未来的女姑村将被打造成一个现代畜牧观光园区,周山的合作社也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他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

   石门乡党委委员杨鼎告诉记者,省委书记来调研让他感到很振奋。“直面贫困,搬石越坎,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门乡必将实现普遍脱贫,不让一村一户掉队。”

   就在陈敏尔调研结束的当晚,毕节市召开了市县乡专题会议。为加快推进石门乡扶贫开发工作,毕节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陈志刚挂帅的领导小组,市委统战部长尹恒斌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威宁自治县召开帮扶石门乡加快脱贫动员会,紧接着成立了石门乡工作领导小组,副县长马仲华率领工作组进驻石门乡,从组织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特色城镇、教育培训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摸底。

   道路怎么样,贫困户有多少,村民有什么谋生的渠道……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马仲华带着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所有村民组,摸清家底并列出了扶贫清单。在此基础上,由省委办公厅统一调度,一个凝聚各方智慧的扶贫规划让人眼前一亮。省、市成立了帮扶石门乡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帮扶工作职责。

   2015年11月2日,毕节市在石门乡召开决战扶贫攻坚动员大会,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扎实推动石门乡决战扶贫攻坚工作。此后,陈志刚及尹恒斌先后多次深入石门乡,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度和部署。

   针对石门乡的脱贫攻坚,陈敏尔明确要求,要把快速突破交通水利“瓶颈”作为基础,把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作为根本,把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作为关键,把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作为保障,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协同推动各项帮扶任务落到实处、早日见效。

   发展路径已然清晰。下一步,在着力抓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石门乡将集中力量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努力建设畜牧、烤烟、蔬菜、马铃薯和中药材等五大产业,着力打造“石门坎文化”这张世界名片,科学规划和设计石门坎旅游文化项目。

   石门乡党委书记禄炳仁承诺:用两年的时间消除空壳村,让民生得到基本的改善,并通过3年的努力,让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20%以上,到2018年达到1万元以上,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扇门

    脱贫攻坚,打开幸福之门

    为什么是石门?事实上,这是威宁乃至贵州省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必然选择。

    石门乡并非威宁第一个扶贫“战场”。

   2009年,一条关于威宁仍然十分贫困的新华社《内参清样》报道,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威宁开展“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威宁的脱贫攻坚战由此升级,毗邻石门乡的迤那镇就是这场攻坚战的突破口。

   2015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两次到迤那镇视察。栗战书、赵克志和陈敏尔三任省委书记先后把迤那镇作为帮扶联系点,他们多次深入迤那调研,走村串户,夜宿农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直接指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当地留下了很多佳话。

    从迤那开始,威宁掀起史上最大规模的集团帮扶。

   短短几年间,迤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山坡上清一色的包谷和洋芋,已变成了成片的优质烤烟、马铃薯、中药材和经果林;曾经让人触目惊心的茅草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美丽的黔西北民居;水泥路修起来了,自来水引进了千家万户,大爷大妈足不出村也可以打工赚钱了……

 

 

   数据也许更有说服力:2010年年末,迤那全镇总人口38149人,贫困人口6158人,贫困发生率21.5%。水、电、路、寨、房、讯等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森林覆盖率仅为23%;2014年,迤那全镇生产总值达4.95亿元,比2010年增长206.17%。2015年,全镇预计生产总值达5.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万元,森林覆盖率由23%增至39.2%。

   迤那镇的成功突围,对整个威宁的脱贫攻坚颇具样板意义。来自省内外的考察团纷沓而来,各级媒体也开始聚焦“威宁经验”。这个经验被提炼为四句话:一是解放思想、增强信心;二是综合施策、重点突破;三是集团帮扶、整体推进;四是激发内力、狠抓落实。

    石门可否复制迤那的脱贫模式呢?

   马仲华说,作为威宁县最边远和最贫困的乡镇,石门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基础条件,都不及迤那,但石门具有后发优势。

   “石门的扶贫工作,与迤那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动接受帮扶和被动接受帮扶。”马仲华说,帮扶迤那时,曾经因为基层没有经验,整体规划上有过不够完善的地方,而且省市帮扶资源如何整合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

   石门汲取了迤那的经验和教训,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从一开始就显得目标明确、规划科学、整合有力、进展更有序。石门的扶贫工作更为精准。

   石门正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启动,产业培育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民生工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循序渐进,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不久之后,以石门为中心,辐射威宁和云南彝良、昭通的交通主动脉将被打通,届时,石门将纳入威宁1.5小时经济圈和彝良、昭通半小时经济圈。

   一想到这,家住石门的杨鼎就笑了。“到时,我的生活要比现在惬意多了,下午从乡政府下班后,自己可以开上车,邀上朋友到昭通吃个晚饭,再到沃尔玛逛一逛、买些东西,然后返回石门睡觉。”

   当然,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便利了,老百姓还得口袋里有钱才行。石门乡没有工业支撑,农业还是支柱产业,农技水平低、科技示范带动性不强,为此,石门乡将重点打造五个示范园区来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带动群众致富。

    来看看马仲华怎么算农业经济账。

   以烤烟为例,石门乡目前已落实种植面积8671亩,涉及8个村879户群众。每亩产值以3500元计算,产值达3034.85万元。如果秋冬时节再采取烟套豆、烟套蒜的模式,每亩再增收3000元,产值再增加2601.3万元。两季合并计算,一年亩产将达到6500元以上,总产值将达到5636万元,户均增收64120元。

   此外,石门乡将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规划种植蔬菜1500亩。蔬菜一年以种植三季计算,一季一亩产值以6000元计算,三季年产值将达到18000元以上,除去成本和市场风险,每亩一年利润可达10000元以上。仅此一项,三年内可带动全乡6194名贫困户成功脱贫致富。

    前景令人振奋。

   “石门的脱贫攻坚战,没有退路。”马仲华说,石门乡是贵州贫困的典型,石门乡的脱贫,对全县、全市和乃至全省的脱贫攻坚战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石门乡能否脱贫,关乎民心。

   杨鼎信心满满。“体制上的优势,让我们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脱贫攻坚,更为主要的是,强烈的脱贫意愿,会让石门乡的老百姓内化为一种坚定的行动力。”

    继迤那之后,石门乡正成为威宁的另一个脱贫攻坚新样板,这也是中国梦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