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全媒资讯>>

朱大可、云浩:贵州是活的中国古文化博物馆

2015-02-04 12:53:17 多彩贵州网

文化大家朱大可、云浩作客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陈李育 吴蔚 郭邱磊)“贵州是中国古文化存留地”、“我在贵州看见了久违的,人与人之间浓厚的情谊。”2月1日下午,中国文化界大师朱大可、云浩做客多彩贵州网畅聊贵州文化,并就贵州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学者、文化批评家、作家 朱大可

    贵州“贵”在自然和人文

   已是第二次来贵州的朱大可对贵州赞不绝口。他说,对贵州久闻其名,终于在上个月第一次踏足贵州。去过中国很多城市的他,对贵州有很深的印象。因为这里有青山绿水,有新鲜的空气,有首屈一指的生态环境。

   “我和云浩,一个来自雾都,一个来自霾都,到了贵州,呼吸到这里的空气,与原来生活的地方形成强烈反差,觉得这里就是仙境。”

    不只环境,朱大可更觉人文也是贵州的宝贵财富。

   “贵州究竟贵在哪里,这是大家都好奇的话题。我认为,贵州真正的贵就贵在自然和人文。这两方面是贵州最有价值的资源。”

   朱大可认为,在全世界都已高度现代化、同质化时,贵州因为独特的地理特点,保持了它本身原有的历史和自然风貌,这是贵州最珍贵的资源。在高速现代化进程中,贵州本土风貌文化相较于其他省份,被破坏得较少,这对未来中国重建新山水文明、中国的文化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青年思想家、中央美术学院课程教授云浩

    在贵州遇见久违的人情

   “贵州最吸引我的是此地浓浓的情。”比起良好的生态环境,云浩坦言他更被贵州的人情所吸引。

   云浩觉得,现代信息席卷社会,人们从最初的相互依赖、安慰、取暖,到现在经济利益至上,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都已淡漠。

   “生活在都市,一边是浓厚的空气污染,一边是日渐冷漠的人心。在数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中,旁边是两千万人,但总会觉孤单无比。”云浩说,越走向现代化,经济发展越快,人们对感情的渴求越深。在人际关系日渐疏离的今天,他却在贵州看见了久违的、人与人之间浓厚的情谊。云浩认为久违的人情背后隐藏着的是久违的良好的人性。

    寻找文化尊严

   从贵州环境聊到贵州文化,朱大可表示贵州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光说贵州文化意义还不够,要分析贵州文化在整个中国大背景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凸显出贵州的价值。

   而目前中国所处的环境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已经消失,或者已完全边缘化,现在中国正在复制一个跟西方一模一样的文明,无论从穿衣吃饭,到用的手机、电视机等,没有一个东西是中国原创的。

   “我们基本上成为了西方文明的复制品,试问一下什么东西是我们独特的呢?”朱大可认为,日本韩国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已经走出自己的路——在文明上西方化、全球化,但在文化上却保持住了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日韩两国的文化尊严。

   有了文化尊严,文明才不是别人的复制品。朱大可说,目前的文化人士、知识分子要做的就是在寻找中国的文化尊严,找到文化中最美妙的部分,然后将它推向极致,发扬光大。而贵州则保存了原有的本土文化,成为它最宝贵的资源。

    为贵州正名:文化不是贵州短板

   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下的贵州的现状又是怎样?还是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黔驴技穷”、“夜郎自大”,文化依旧是贵州发展的短板?朱大可和云浩并不这样认为。

   朱大可用河南与贵州做了比较,他说,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其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文化发展的优势。贵州的地理位置,当年来看是算是劣势,但现在来说却是一个优势。因为它形成了博物馆效应,将本土原始的风貌和文化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等待未来有一天被合理开发,从这一点来说,贵州文化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朱大可从两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一方面他认为贵州是上古文化的遗存,良好的博物馆效应保存了其农耕文明的人文关怀。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前,中国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东部沿海一带的炎帝族。另一大系统是从西边过来,经过新疆、甘肃、河西走廊,进入陕西、河南,所谓的西戎一族。后来两方人产生了激烈冲突,这个冲突在神话里被称做炎黄大战。战争的结果是,东边的炎帝族战败,向云南、贵州退守,最后定居下来,称做蚩尤族。蚩尤族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技术,并在这里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贵州苗族的刺绣里。贵州的苗绣保存了商、周以来的文化信仰,有学者研究发现,贵州苗绣中的图案跟商朝的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一模一样,历史非常久远。与地底下挖出的“死”的、静态的青铜器不一样,这些苗绣不是遗产,而是以一个“活”态的面貌在苗民的生活中保存了下来。“这是何等伟大的事情,鲜活的苗绣,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文化。”

   对此,云浩也表示赞同。他说,提起贵州,人们或许会觉得这里闭塞,发展速度很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式这种慢用另一种方式保护了这里的文化。

   “就像一个壮观的洞窟,一直没有开放,没有人知道,同时就意味着没有太多商业的部分对它进行破坏。那么现在揭开它让其公诸于世的时候,它就更完整,起码它保存文化的原滋原味更完整。”

   云浩列举了儒学大家王阳明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云浩说,在儒学后期发展上,王阳明的心学是国内外公认的惊世之学,他的学问对社会起到了很大的良性作用,包括日本、韩国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都是借鉴了心学的成果。而心学的诞生地就是在贵州,就在离贵阳不远的修文县。正是贵州这样的一方水土,滋养出了这种深度的文化。

    独有的民族文化跟市场有机结合

    文化瑰宝有了,如何得以传承发展?特别贵州少数民族创造的独有文化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朱大可以苗绣为例说出了自己的建议。贵州苗族绣娘大赛做了好几年,大赛评出绣娘名次,评出来的绣品拿出去做国际巡展和拍卖,形成了国际交流。但目前来讲,这些绣品还是工艺性作品,还没有形成商业机制。

   “可以在全国开连锁店,专卖贵州绣娘作品,每个绣娘的作品上都标注自己的名字,作为价值的一个基本确认。这些作品可卖到一万到五万不等。”朱大可说,刺绣需要专心致志,一针一线都要在信息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全神贯注做出来。优秀绣娘绣出的作品,是有灵魂、有灵韵的。在这个机械复制时代生存下去,并且跟大规模复制形成完全相反的趋势,就要靠这些唯一的数量少的不可复制的价值来确定在市场上的地位。

   “以后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被复制,只有一样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精致的手工艺品。我们要把这些有灵韵有灵魂的手工艺品变成真正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只有有了商业价值,这些绣娘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云浩则以贵州茶为例做了说明。他认为贵州有好茶,可是贵州茶却成为其他品牌茶的原料。贵州很多好东西都是以原料的方式提供出去的。想要把茶品牌想做起来,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文化战略。“如何找到贵州茶文化和其他茶文化的区隔点,然后放大那个区隔点,找出专属贵州茶系统的独特审美,挖掘并且推广它。”贵州需要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复制拷贝品,而是找到原创性的、灵魂似的存在,然后保护它,合理地开发好它,以求绵延滋长。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