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胡立彪:警惕车企“假哭骗奶”

2010-05-25 07:57: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胡立彪

    不管什么事,要是大家都一窝蜂地上,一般搞不久,也搞不好。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热度空前,似乎就有这样的隐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宣称获得纯电动轿车技术的整车公司达40家以上,数量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而在官方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汽车厂商都有新能源汽车上榜,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超过100个。这给人的印象是,我国已经开始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阶段迈进了。

   然而,这种“百花齐放”的形势很可疑,有不少专家认为这种热闹景象只是汽车厂家各怀目的的炒作。在不久前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作主题演讲时称,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根本就不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成熟技术,“北京车展每个自主展台都有纯电动车型,但都是作秀,能够真正量产的,一辆也没有!”

   对于作秀,就连一些汽车企业也并不讳言。某企业曾向一家媒体透露,其所研制的“纯电动轿车”,是一个由30个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用从市场上买来的零件组装而成的,总花费不超过500万元。这家企业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时下节能低碳的潮流,使企业的“美誉度”不至于因跟不上形势而受损;另一方面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还能得到专项资金补贴。

   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很明显,现在许多汽车企业大搞“低碳秀”,都把心思用在假哭骗奶上了。事实上,早在国家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之初,国内车企就已经有“先下手为强”的打算和行动了。正是基于国家鼓励政策常体现与补贴挂钩的思路,各个车企都在一夜之间拥有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并都拿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车型。针对这种情况,新能源行业研究员、中国投资咨询网顾问李胜茂警告说,假如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能与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相结合,那么它将沦为一部分企业骗取国家补贴的“抢食场”。而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则表达了更深一层的忧虑:由于排放问题和低碳问题,汽车成了矛盾的焦点,“作为汽车业界的人士,我们不希望成为第二个房地产话题,成为众矢之的。”

   到底有多少企业能够借着新能源的旗号实现“圈地”和“捂盘”,这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在新能源汽车上浑水摸鱼的行为,既会混淆视听、误导公众,也会浪费政策资源,更会对社会诚信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事实上,汽车行业本来也没有什么弄虚作假的资本,汽车行业经不起折腾,也不像房子那么吃香。若真的不幸成为“第二个房地产话题”,那么新能源车出现信任危机就等于自绝前程。新能源汽车本来就是未来战略方向,当下产品市场接受度本来就有限,本也寄希望于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全社会共同支持,但如果现在的车企都搞假低碳、伪节能,沽名钓誉,伤的就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而会损及整个行业,甚至贻害国家节能减排战略。

   据悉,几度推迟出台的新能源车示范推广实施细则将于5月底出台。尽管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消息人士称,此前最受关注的个人补贴计划(即把汽车补贴直接发到消费者手里)可能要落空,而转为补贴汽车企业。这意味着,在多方博弈的新能源汽车问题上,消费者再次“被缺席”,而车企的“哭声”换来了它们想要的结果。《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