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长沙“下脚料猪油”三问

2010-05-04 08:37:34 新华网

“油佬”在下水道里捞废水炼油。

漫画:地沟油加工

    新华网长沙5月2日电  题:长沙“下脚料猪油”三问

    “新华视点”记者苏晓洲

   4月底,长沙市和雨花区工商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一个肮脏恶臭、无证无照的猪油作坊时,发现这里在用廉价收购的生猪屠宰“下脚料”炼猪油,时间已达3年多。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长沙市查办此案过程中,权威部门出示的检验报告却显示,在这种地方生产的“下脚料猪油”竟是“合格食品”……

    “这种东西只能炼工业油脂”,“黑作坊”有人管吗?

   4月28日,在工商执法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长沙市雨花区五一新村。虽然周边高楼鳞次栉比,但这儿沿街一溜低矮的民房背后还有菜地,是个“城中村”。

   在“村”里一座二层私宅背后,有个破破烂烂的简易棚。棚内污物、杂物遍地,四处飘荡着腥臭味,成群的苍蝇嗡嗡乱飞。作坊里有两口大黑铁锅,几个黑乎乎的大桶,桶里还装着4月27日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前尚未来得及出售的“猪油”。

   一位雨花区高桥街道办事处干部说,对这个作坊采取行动时,棚子里还有五花八门、气味和形状怪异的猪下脚料。“见过那个场面,一辈子都不想再吃猪油!”

   长沙市工商局雨花分局副局长李小群告诉记者,这个作坊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没办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是个“黑店”。

   来自湖南省益阳市的作坊主周某称,他曾用过冰冻肥膘肉加工猪油。但很快发现用“边角料”炼油才是赚钱门道。他从农贸市场按照每500克1元左右的价格收来“边角料”,加工成的猪油以每500克3元至4元的价格出售,比“有检验检疫证”的猪油价格每500克便宜几毛钱。

   他的“边角料”,是农贸市场屠宰后的生猪剔除商品肉、骨后剩余的“气泡肉”、猪皮等物。“下锅前洗过,炼出的油还过滤。没有用肠子,肉也没变质。”周某说。

   有卫生监督部门专家指出,这种所谓“边角料”,称为“下脚料”更贴切,其中含有毛囊等不洁物。在生猪屠宰、运输过程中还可能沾染各种污物,简单漂洗难以洗净。“这种东西应该只能炼工业油脂。做食用油,恶心啊!”

   问题是如此肮脏、生产过程中有很浓重气味的“黑作坊”,3年多在这里没挪过窝,为什么就无人监管呢?

   据长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最新消息,长沙市公安局食品安全执法大队5月1日对猪油作坊主周某实施了刑拘。

    “下脚料猪油”进了食堂,“执法监督”作用何在?

   长沙工商执法人员此次现场查获了三本销售“流水账”。4月27日至29日,长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连夜逐笔梳理、印证、核实和走访追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3年多来,这个作坊自行炼制或者外购再转手出售的猪油约达20万公斤,销售收入约140万元。

   执法人员初步查明,周某每天猪油产量,少则100公斤至150公斤,高峰期可达每天300公斤。而据中国营养学会调查,目前大城市成年人人均每日摄入的食油量很少超过100克,而成年人科学健康的食用油每日摄取量,应为25克。据此推算,周某的“下脚料猪油”,每天被数千人吃进肚里。

   周某的账本显示,其“下脚料猪油”的买家,不乏一些单位集体食堂。长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为此调动大批执法人员,在全市范围内清查食品作坊、食堂,调查和追缴“下脚料猪油”去向。

   长沙市政府明文规定,大中型餐饮单位需要每日留样,销售和购买过期霉变、假冒伪劣和“三无”食品等行为都在执法监督和制裁范围之内。但“下脚料猪油”还是经“熟人”介绍等渠道流入。

    “下脚料猪油”竟是“合格食品”,检测标准怎么了?

   “下脚料猪油”事件被曝光后,备受各界关注。长沙市委副秘书长、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卫东告诉记者,此次突击检查“下脚料猪油”制造窝点,人赃俱获,掌握了大量证据。长沙市希望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切断一些销售“黑心食品”的通道,严惩肇事者。

   但4月29日深夜,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具的权威检验机构初步化验结果却是,周某用“特殊”原料,在如此恶劣生产条件下炼出的猪油,竟属于“合格食品”!

   记者就长沙质量技术检验部门的结果咨询有关专家。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检验食用油主要涉及“酸价”“过氧化值”等三项物理和化学指标。长沙此次检验“下脚料猪油”,还追加测定了水分、重金属、感观指标等,属于最严格的“全检”。至于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出结果的“微生物”检验,专家根据经验判断,周某的“下脚料猪油”过了“理化关”“水分关”和“重金属关”,微生物检验通不过的可能性不大。若真如此,执法部门查得轰轰烈烈的“下脚料猪油”事件,始作俑者周某涉嫌的只是“非法经营”。

   “标准太低,覆盖面太窄,太没有技术含量!”一位参与查办此案的专家说,我国很多食品卫生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食品短缺”时代制定的,很多标准没有与社会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相衔接。此外,与“黑心食品”制造技术不断升级相比,执法检验手段也明显落后。如消费者最为痛恨的“潲水油”、“病死猪肉熏制腊肉”等,制造者的“技术”越来越先进,甚至还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自行检验,获得数据后再调整其“生产工艺”和“配方”,“达标”后再入市。

   反观执法部门,即使抓了现场,检验机构也无法从抽样的某一项或某一类指标来“定性”其与正规产品的区别。此外,国家在食品安全立法及生产许可、市场准入、产品召回、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等机制的建立尚在初级阶段,对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原料的使用监管、索证索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等方面,还缺乏强制性行为规范。这些漏洞,就导致对 “问题食品”的监管形同“牛栏关猫”。不法分子钻营其间,进退自如。

   这位专家认为,国家亟待对现行食品卫生标准作出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修订。对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些食品如食用油等,要将标准和规范延伸到原料领域。要加大科技攻关的力度,尽快找到鉴定“黑心食品”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