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物联网与质量系列报道(四)

2010-04-12 07:56:21 中国质量新闻网

初级阶段的蹒跚学步

物联网与质量系列报道(四)

   物联网式安防系统专为家庭和商铺设计,可连接多个无线传感器和报警器。当发生火灾、煤气泄漏、非法入侵等异常情况时,报警终端可立即报警,降低用户损失。图为某展会上,工作人员正在在向观众介绍技防入户物联网式安防系统。 阿 董 摄

    □ 本报记者 杜 吟

   指令、下单、生产、检验、出厂……在完整的生产链条现场,看不到一个人,而所有的生产流程都在按照标准按部就班地进行。这就是幕后物联网的作用。

   当物联网技术足以把万事万物都“身份证化”之后,即使是一根针掉到大海里,想找到它也并非难事。同样,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物联网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也走上了初步探索阶段。

    “初级”应用

   两年前,奇瑞汽车发动机公司生产设备部部长刘伟,特别期望能够在发动机里面装上一些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实时收集发动机各个部件包括温度、振动等信息,一旦发现异常,便于及时维护。

   这并非是一种构想。如今,在一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汽车、烟草等生产企业,类似传感器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嵌入生产线,从而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当物联网已经在物流、仓储、通讯、交通、医院等一些领域不断推广应用时,如今,在一些汽车企业里,这些物联网技术已经扩大应用到了其他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项智能技术到底是如何达到人与物的“对话”,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呢?物联网专家徐虎以组装汽车元器件生产全过程为例,展示了这个步骤:第一步,在元器件上附着识别传感器件,这个传感器由物联网技术人员专门研制;第二步,传感器在生产流程中工作,记录下元器件生产的状态;第三步,识别传感器再次向组装系统传递当下元器件状态信息,从而实现元器件组装的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过程。与此同步,传感器还要将组装过程的责任人、生产时间等信息摄入识别传感器,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共享,这样就完成了质量责任制的管理流程。

   “目前在许多企业内部应用的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产品的电子标签、一些管理部门的电子监管网等,都可以看作是物联网在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中远网络物流科技公司总工程师黄大雷还认为,从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来看,在运输环节中使用物联网,随时掌握产品的流向和质量存储状况,同样也是质量监管系统的一部分。

   未来,这个步骤也可以复制在其他生产线上。比如,在机械生产领域,从把控源头开始,在采购环节就可以事先把需要采购的原材料标准输入物联网芯片之中,一旦采购到的原材料不符合标准,监控系统就会主动发出警告系统,精确地告知不符合项是什么。在生产环节,它同样可以准确地识别某一个零部件是否是按照标准采购而来,而且在某个现实的状态中,它是否已经到达某个已经设定的工艺流程之中。

   “局部可控,初级完美”。英特迈克公司技术总监徐建用8个字,总结了当今物联网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贡献。“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都是物联网应用的初级阶段。这些屈指可数的个案,都还停留在局部的质量控制领域,或者说是停留在提供质量信息领域,包括企业的一些质量管理软件,只能算作是互联网的应用,还不是完美意义上的物联网。”

    理想国描述

    那么,“完美意义”的物联网质量控制状态应该是什么面貌呢?

   按照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盛焕烨给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物品的网络,是通过给物体赋予智能,从而实现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通过标识、感知,实现物物识别、物人识别、物人机三者交互识别,从而达到所有物体的互动状态。

   有许多可变量,如原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产品质量有效监管的重要环节,物联网能够在此发挥重要作用。上海音索音乐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陈同远认为,物联网是各种系统的大联网,它能够对产品的批次、质量、保质期、分布进行追踪,也能够对产品的采购、入仓、出库、生产数量、环境温度,甚至司机运输途中的安全工作时间等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和控制,从而实现有效管理。

   有些生产企业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当所有合格的原材料融合成一个新产品时,就意味着原材料的身份符号已经发生了改变,物联网又如何能对其进行质量上的监控?对于这些影响到产品质量完美程度的具体问题,黄大雷认为,可以通过原材料性能含量传感器、设备芯片、产品质量追溯条形码、人员动态监控等各种物联网技术,比如感应芯片和传感器的应用,广泛采集生产过程中各种信息,然后借助有线、无线(如3G)和互联网络,实现各级管理者“人与人”互联,进而拓展到质量“五要素”,即人、机、料、法、环的“人与物”互联,以及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物与物”互联,并实现即时感知、互联互通和高度智能化互动。这种立体的产品质量控制系统,就是黄大雷心目中完美的物联网质量控制系统。

    必解的思考题

   理想归理想。从1999年概念的提出到个别技术的独立运用,再到今天初步成为一个系统,10多年来,物联网虽然发展迅速,但技术培育并不能解决人类渴望的所有质量梦想。未来物联网在发挥其控制产品质量方面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必须解决的思考题。

   首先,从技术的角度看,成熟度有待发展、完善。比如在生产线中的产品质量管理环节,物联网在使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自动采集质量信息等数据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生产线中电机同频信号的干扰,导致无线信息传输的不稳定;再如,物联网必须的物品与网络连接的传感单元、网络信息交互的“语言”编码系统,以及完善交互过程所采用的加密技术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一个系统化的课题,还正在研制过程中。

   其次,政府在力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主攻方向,加大物联网在质量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如电子监管过程中使用的编码与代码,是整个物品流通过程中很关键的标准化过程,它实际上是物品之间交流的“语言”,没有这种标准化的“语言”,物联网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将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同样会制约在产品监管领域的应用。在这方面,相关部门有责任担负起制定我国产业化物联网“语言”,即中国的电子编码与代码的重任。

   再次,物联网应用风险或问题,可能导致“次生质量问题”发生。由于物联网刚刚兴起,它所展现的更多的还是人们不熟悉的新领域、新内容,所以,在产业化应用特别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由于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局部质量问题发生等。另外,目前物联网使用的高成本,也是制约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问题。

   “但是更多的还是机会。因为我们更需要创新的思路来变革当下的经济发展方式。”专家们一致认为,调整优化结构,本质上就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把物联网应用在产品的质量监管方面,更大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此,这也是未来各行业推广物联网的真正本意和方向。

    《中国质量报》

    相关链接:

    物联网与质量系列报道(三)

    物联网与质量系列报道(一)

    物联网与质量系列报道(二)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