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鞋帽质量问题困扰消费者 “三包”售后难享

2010-03-16 07:25: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鞋帽质量问题困扰消费者

    □ 本报实习记者 吴珊珊/文

   鞋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一直以来,鞋帽在各地质监部门、消协的统计中,消费者对鞋帽类产品的投诉都常位于前列。频频发生的鞋帽质量问题已成为消费者的一大困扰。

    鞋类商品问题多

   2009年12月27日江西的王先生在商场购买了一双男款防滑平底复古篮球鞋。虽说是双篮球鞋,由于是新鞋,出于爱护,王先生在刚开始穿的一个多月,基本都没有穿上去打篮球。

   此后,王先生穿着这双篮球鞋去打过几次球。在今年1月初时,便发现鞋子外形严重变形,黏合处多处开胶,鞋子前面的针线缝合部分裂开,鞋底磨损也很严重。

   “还亏得我打篮球的次数不多,再有几次估计鞋底都可能穿了。”对于篮球鞋低劣质量感到失望的王先生在事后曾试图找商家履行“三包”责任进行维修。结果被告知该鞋的保修期只有一个月。

   同样,来自安徽的杨女士去年年底在江苏出差时在吴江购买了一双女鞋。在穿着了11天后,鞋子便出现了4处开胶。由于时间原因,杨女士便自行找鞋匠粘上。没想到,鞋子几天后再次开胶,甚至出现了皮面打皱、翘起、脱落的现象,鞋子颜色也开始变化,从黑色变得灰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鞋类厂商曾将此作为品牌标语宣传。可是,如今在广大消费者眼中,“足下”质量问题屡发无疑成了行路阻碍。

    “三包”售后难享

   2月7日,天津的边女士在某专卖店购买了一双羊皮女靴,在穿了几天后出现了脱胶现象,鞋尖、鞋跟磨损得也较为严重,鞋面还有多处掉皮的现象。

   边女士将女靴拿到专卖店,希望能退换。但是店员一口咬定并非是质量问题,所出现的问题是边女士人为磨损导致。同时强调,鞋子是边女士自己看中的,并且卖给边女士的时候是好的。

   “鞋跟磨损、脱胶,好多质量问题只有在鞋子穿着过程中才会显示出来。商家这种说法完全是不负责任地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据边女士说,由于第三方机构对已使用的商品不作检验,商家又拒绝退换,所以问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决。

   同样,北京的高小姐日前在商场购买了一顶呢帽。3个月后,呢帽上的钻饰出现大面积脱落。于是高小姐将帽子拿回商场,要求其将脱落的钻饰修补完整。在店员查看了购买票据后,高小姐被告知呢帽的“三包”期限是两个月,现今已经过了“三包”期限,如要修补钻饰高小姐需要支付工本费80元。

   鞋帽类制品易耗损、难以鉴定等特性导致了部分商家蓄意不履行“三包”责任。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只能按照商品生产厂家或销售商的承诺解决,对一些不平等的条款消费者也只能无奈接受。

    维权建议

   消费者购买鞋帽尽量选择前往正规的商场。正规商场在鞋帽商品的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相对更有保障。在购买时,应注意查看鞋帽商品的材质、等级,对商家的“三包”售后服务措施、期限等询问了解。

   尤其在购买鞋子时,仔细观察黏合缝合处、鞋底、鞋面、内里等内外各处细节。对选中商品在确认购买前一定要双脚都穿上走上几步,仔细体会是否有大小不一、磨脚等问题。

   在购买后,消费者一定要向商家索取正规发票,作为此后出现问题维权的凭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商家拒不履行“三包”服务时,消费者应及时到当地消协或相关执法部门投诉,积极保障自身权利。

   与此同时,消费者在服装鞋类市场或网络购买鞋帽类商品时,需要小心谨慎。对于和同类产品一般市场价格相差过于悬殊的商品,一定要保持冷静。

    质量期待

   高跟鞋是女孩变美的道具,但是一个不小心也可能造就“杯具”。曾经,我的高跟鞋就在走路时突然断了后跟,大庭广众之下我摔在地上,当时只想找个洞钻进去。我只希望,类似的“杯具”再也不要发生在我自己和其他的女孩身上。

    ——北京消费者林女士

   运动鞋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运动时对鞋子的特殊需求。可是我发现,很多运动鞋包括某些知名品牌,根本不具备应有的耐磨、防水等要求。踢三场足球,球鞋就可能脱胶,磨得都不成样了。我觉得,政府相关部门和检测机构重新对运动鞋的质量进行考量。

    ——长沙消费者罗小姐

   假冒、仿冒的鞋帽商品在网络和一些市场已经泛滥成灾。这些鞋帽商品本身质量不过关不说,更是对知识产权的一种漠视,执法部门是时候大力清查整治了。

    ——广州消费者李先生

   我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对鞋帽商品的“三包”服务进行规范,督促商家严格执行,让享受鞋帽商品的售后服务和购买鞋帽类商品一样方便简单。现在,买的帽子掉了配件,鞋子开了胶,找商家维修,商家总是找各种理由逃避“三包”责任。想要退换,更比登天还难。

    ——天津消费者程先生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