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舟山检验检疫局忠诚履行口岸把关职责纪实

2010-02-05 08:09:5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守卫在国门第一哨

——舟山检验检疫局忠诚履行口岸把关职责纪实

    李 言 蒋雨哲

   舟山,是江浙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国际海运枢纽和江海联运的中转港口,是我国粮油等大宗商品理想的中转集散地。在这里,有一群忠于职守的检验检疫人,兢兢业业守卫着舟山口岸的安全。

    耐艰苦 批批验粮谷

   老塘山三期码头工程和舟山储备中转粮库共同构成了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的主要进口粮集疏运平台,打通了长三角地区的进口粮快速疏运通道。粮库负责人赵先生在工作中经常和各口岸单位接触,他对舟山检验检疫局赞誉有加:“他们的服务意识最强,替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大量费用。面对来自各国的入境人员,检验检疫部门的高效和敬业是国家形象的最佳体现。”

   对货方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进口粮谷类产品的船舶多为6~7万吨的巨轮,单是每日的滞港费就高达3~6万美元。为了让船舶在潮况最适宜时靠岸,检验检疫人员随时可奔赴码头等船。船一到,检查、采样、回实验室化验一气呵成。多年来,舟山局坚持无节日、24小时服务,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船方、货方和港方的信任。2009年共检验检疫进境粮谷类产品152批次、2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58%和4.94%。

   在进境粮谷产品的检验过程中,下舱采样最苦最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滚动的大豆像流沙,每迈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通常情况下,1批次的大豆需要采取2000多个点,样品达350~400公斤。夏天,船舱内闷热如蒸笼,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检验检疫人员爬一回舱,眼睛都会被汗水杀得生疼;冬天,甲板上刺骨寒风吹得人浑身发抖,还要徒手爬下近20米的铁梯,更是对人意志和体力的一种考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6年来,舟山局共完成了839万吨入境粮谷类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截获有害生物总批次累计达11438批次。

    精业务 截获创纪录

   进口粮谷类产品属于高风险农产品,携带的疫情复杂、种类多、数量大,为此国家明确规定,每一批进口大豆、小麦等粮谷类产品都必须先经进境口岸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初审并由国家质检总局逐批进行植物检疫审批后,方可签订进口贸易合同。

   从外轮上几十米深的粮谷货舱到局里实验室的方寸之地,都是舟山检验检疫人施展本领的舞台,他们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让进境有害生物无处遁形。有害生物截获量自2004年以来一直位居浙江检验检疫系统首位,占截获总数的70%。

   2009年,舟山局首次截获3种窄吉丁属(非中国种)有害生物,引起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重视并向全国发布警示通报。该局全年在进境植物中共截获有害生物2897批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39%,其中截获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382批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6.36%。无论是截获总量还是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量再度刷新舟山局外来有害生物截获的历史。

   当被问及如何不断创造新的截获纪录时,舟山检验检疫人回答:“舟山港的持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业务保障;就有害生物截获工作而言,可预见性很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自满,必须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履使命 忠诚守国门

   作为国际船舶的交通枢纽,舟山港日进出境船舶达几十艘次。浩瀚的大海为舟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也为国门卫士们设置了惊涛骇浪的重重考验。

   2009年春夏,甲型H1N1流感肆虐。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身处口岸第一线的国门卫士严阵以待,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舟山局在第一时间启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成立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对来自疫区的船舶实施严格的锚地检疫,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健康申报,开展体温监测,并实施信息跟踪机制。

   2009年8月,舟山局检疫人员在对来自新加坡的某渔轮进行入境锚地检疫时,发现有两名船员体温偏高并有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情况紧急,舟山局检疫人员为两人做了咽拭子标本取样,并送舟山市疾控中心检验,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舟山市卫生部门结合该2名船员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接触史,诊断该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后在密切接触者中又确诊一例,成为浙江检验检疫系统首次在入境船舶检疫中发现的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

   曾有人称“上国境线就是上前线”,此话毫不夸张。锚地登轮检疫的辛苦和危险,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舟山是有名的浪区,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港,稍有差池不是伤残就是掉入大海。从事口岸检验检疫工作既需要技术力量,更需要献身精神。舟山局的全体国门卫士顶骄阳、迎巨浪、冒风险,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言,在舟山口岸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有效维护了口岸卫生安全。《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